阅读历史 |

第31章 袁术实力官职比袁绍强,为什么曹操捧袁绍做盟主(1 / 2)

加入书签

曹操号召来了十八镇诸侯,为什么袁绍却做了盟主,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现在,刘关张火龙果三兄弟也已经跟着公孙瓒来了,演员到齐,好戏正式开演。

曹操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正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这么多人得选出一个头头来呀?那么谁才适合当盟主呢?

在众诸侯中,最有声望的人莫过于出身四世三公的袁氏了。所以盟主只能从袁绍和袁术两兄弟之间挑一人担任,论出身同样是袁家,袁术是根红苗正的嫡出。袁绍是个小婢女养的,论官位,袁术是后将军,大于袁绍的渤海太守,论地盘,这时候的袁绍可不是后来的袁绍,还没有崛起,当时的袁术占据南阳和汝南两个当时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郡,兵多将广,粮食充沛,差距这么明显,同样是四世三公的大家族背景下,为何更占优势的袁术没能得到诸侯的青睐,成为盟主呢?

首先,袁庶问题,袁绍和袁术都是袁逢的儿子,袁逢正妻生了袁术,侧妻生了袁绍,虽说袁绍是庶长子,袁术是嫡子,在袁逢这一支地位不如袁术,但是袁逢的哥哥叫袁成,名满天下,因为早死无子。袁逢为了不浪费哥哥的政治遗产,就把袁绍过继给了袁成,过继后的袁绍也是嫡子了,两人的地位是完全平等。

在整个袁氏家族内部来说,袁绍是当仁不让的哥哥,有袁绍在,没有道理会让袁术这个弟弟来出任盟主,加上袁绍在党锢时期就开始注重扬名,结交天下名士,袁绍剿除十常侍宦官,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望。而且董卓以铁腕控制朝纲之时,袁绍则是先以强硬姿态对待董卓之后,然后才逃离洛阳。袁术则是选择逃离的,这样一对比。显然作为哥哥的袁绍,他的担当和魄力都比袁绍强多了。

最最关键的是,袁绍得到了曹操的力捧。曹操是诸侯中的新兴者,刺董使他名声大噪,他的发言是很有分量的。在选盟主时,曹操第一个发言说;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其实这段话用在袁术身上也是可行的。但曹操却用在袁绍身上,毕竟二人是发小,从感情上来说,曹操肯定更偏向选儿时的好友袁绍,大家肯定会奇怪,为什么曹操自己不能做盟主呢?归根到底就是四个字。门第血统。

主要是袁家的人脉广,参加讨董联盟的诸侯,很多都是看老袁家的面子,明人之后就可以当盟主,大家觉得合理吗?不应该以能力论之吗?

因为最有能力的曹操认为,人脉也是能力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比如你赚个十万,只要有体力,肯流汗就可以了。但你要赚一百万,就需要有那么一点小才华,可能需要你会画个图纸什么的,你要想挣一千万,就一定要有人给你拉项目,十八路诸侯坐在一起,心里跟明镜似的。大家拼的就是爹,袁绍再三推辞,大家都说非本初不可,你就别装了,怪累人的。

选出盟主之后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祭天,袁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宣读盟约,当然,在正史上诸侯反董,大家伙都是各自为战,根本就没有像《三国演义》一样聚在一起。

真正祭天读誓词的人是来自广陵的功曹,叫藏洪。如果不去翻看《三国志》这些史实,谁会知道藏洪呢?一个小人物好不容易登上历史舞台,还被小说把功劳让给了袁绍,盟约是什么?就是誓词,是要兑现的。

十八路诸侯发誓说要致臣节,无二志,如果做不到会怎样呢?断子绝孙。巧的是三国演义就是一本特别喜欢应誓的小说。这十八路诸侯一个个都得为今日的誓词付出代价,咱们拭目以待。

诸侯们听完袁绍的誓词,大家感动的都哭了,说明大家此时内心还是很受触动的,浑身上下都是使命感。祭祀结束,袁绍升帐而坐,各路诸侯依爵位年龄分列坐定,开始吃席,行酒数巡。曹操道:今日祭立盟主,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

曹操的意思很明白,大家要听指挥,不要以为自己人多就了不起。曹操这话是向着袁绍的,希望大家团结,然后袁绍也发言了:绍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犯,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