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曹操发矫诏有哪路诸侯响应?为什么要讨伐董(1 / 2)
曹操矫诏一发,总共聚集了十八路诸侯。为什么这些人来了呢?他们又为何要讨伐董卓呢?
话说第一个响应曹操号召的就是天下第一的搅史棍袁绍,袁绍一看,这事干的太漂亮了,我怎么没想到呢?袁绍率领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开渤海,来与曹操会盟,袁绍的加入,给曹操吃了定心丸。曹操趁热打铁,亲自写了一篇伐董的檄文,檄文中历数了董卓的滔滔罪行,还说自己是奉天子密诏,誓欲扫清华夏,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不得不说,曹操作为文学家,文笔确实可以,檄文写的情真意切,妥妥的满分作文。袁绍一读,他娘的,我怎么没想到呢?曹操是《三国演义》里第一个拿密诏说事的人,他要对付的是董卓。第二个拿密诏说事的人是刘备,而他要对付的却是曹操。所以说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曹操发出檄文后,各镇诸侯果然起兵响应,除曹操、袁绍外,还来了十六镇诸侯,咱们一个个都来认识一下。
第一镇诸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南阳在今天河南一带,隶属于豫州,问题来了,之前袁术还在洛阳。跟着袁绍诛杀十常侍,怎么就成了南阳太守了呢?这都要怪董卓瞎了狗眼。董卓执政之初,为了拉拢袁术,还特意任命他为后将军。
后来袁绍和董卓翻脸后,跑到冀州去了。眼见袁绍走后,洛阳的风声一天比一天紧,袁术感觉再不走,性命可能不保,也趁机逃出了洛阳,直奔南阳而去。此时的南阳郡太守是张咨,算来和袁绍是老乡。张咨对于袁绍的到来,也算是面子上过得去,把他安顿在鲁阳。
但是袁术对于小小的鲁阳县很是不满,毕竟自己是后将军,有军职,但是没有行政职位,也就是没有地盘。于是袁术利用后将军的名号以及袁氏影响。在鲁阳大肆活动,各方有识之士纷纷来投靠,寄人篱下,一直都是袁术的心病,但是明目张胆的去抢张咨的南阳,面子上似乎不太好看。袁术环顾四周,在寻找代理人的出手。这个时候有一个猛人登场了,他就是孙坚,孙坚待在长沙做太守,觉得地方偏僻,远离中原,没有发展前途,就一直寻找机会。北上中原大展拳脚,眼见袁术在鲁阳召四方豪杰,孙坚立即北上,寻求袁术的支持。
孙坚自长沙起兵之后,一路北上,还没跟董卓交战,就先后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帮助袁术稳稳当当的占据了荆州最靠北的南阳郡,就在孙坚北上后不久,新任荆州刺史刘表上表天子让袁术名正言顺的以后将军的身份领南阳太守。
面对既成事实,董卓也没得办法,就顺水推舟,给了袁术南阳太守这个官职,可惜袁术根本不领情,照样还是来讨伐董卓。
第二镇诸侯,冀州刺史韩馥,字文节,颍州郡人,他是袁氏家族的门生。所以他是来给袁家捧场的。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绪,兖州陈留人,他能当上豫州刺史其实应该感谢董卓。前文说了,董卓为了收拢人心,重用名士才提拔的他,董卓是万万没想到这小子也叛变了。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字公山,东莱牟平人,他是汉室宗亲,自己家的江山,他不管谁管。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隶属于司州刺史管辖,他本来是何进府内属官,何进死后就外放做官了。
第六镇诸侯,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属兖州刺史管辖,他有不得不讨董的理由,因为曹操就是在陈留挑的大旗,他怎么着也得给曹操捧个场呀。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字元伟,睢阳人。今河南商丘人,是东汉名臣太尉乔玄的族人,东郡也是隶属于兖州,于公于私,他必须得参加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