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95.第395章 :七月流火(1 / 2)

加入书签

提起他后院的那些******,李老爷也哈哈笑了起来,其实他的小妾可不止十八个,只不过他一直对十八这个数字,有独特的好感,每次都是把小妾的数量严格的控制在十八个上。

那些失宠的,色衰的,通通卖掉或者送掉,走几个小妾,再进几个小妾,这样****有新人,夜夜春风一度。

在程掌柜的恭维下,李老爷似乎也忘记先前小豆芽似的张沁儿了,得意的笑着,昂首迈步走了出去。

程掌柜见他安然走了,这才心里松了口气。

原本想给张沁儿提个醒,又想她也不常在县城,以后也难得遇到,也就打消了这个心思,自去忙自己的了。

且说张沁儿带着福儿出了赏墨轩后,就打算回家,手中拿着东西,也不好继续逛下去了。

走到大街上,福儿才好奇的问着:“姐,刚才那个人的眼神真讨厌,他是谁啊?”

福儿说的自然是程掌柜身边的那个李老爷了,只不过不知道他的身份,张沁儿也是不知,临川有身份的人,她大多都听过,家眷们也多多少少见过几面的。

至于今天这个,却一点映像都没有。

摇了摇头,张沁儿说:“我也不知道,下回碰上这种人,尽量走开就是了。”

福儿点了点头,觉得深以为然,那样讨人厌的眼神,实在是令人打心底厌恶讨厌的。

正要回话时,眼角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姐,你看!是大姑姑他们。”福儿拉着张沁儿,指着一处成衣店。

张沁儿循声望去,果然看到马春花一家三口正在成衣店里挑挑拣拣,那店铺的老板正笑着陪在一旁。

张沁儿有些诧异,一般人买衣裳都是买布料,自己回家裁剪做衣裳,只有那些小康人家,才会直接到成衣店买,至于大户人家,都是家养绣娘做衣裳的。

马春花一家三口怎么在成衣店挑选衣裳?这里的一套衣裳,能够买几套衣裳的布料了!

只不过诧异归诧异,张沁儿没打算上前打招呼,要是被缠上了,也实在够烦的,于是赶紧拉着福儿的手:“别指着,走吧,就当没看到。”

“哦。”福儿眼睛亮亮的,显然是明白张沁儿的意思了。

两个姐妹对视一眼,默契的笑着,身形快步的离开。

却不想她们才走过成衣店不久,就听到有人大喊:“有贼啊!快来抓贼!”

原本热闹的街道,因为这句话,人人慌张起来,好奇的东看西看,试图看贼在哪里。

张沁儿和福儿自然也困在人群中,左右看去。

这一看之下,更是无语极了,原来喊捉贼的,就是先前陪着马春花一家看衣裳的成衣店老板,至于马春花一家,倒不知道哪里去了,没看到踪迹。

因为事不关己,张沁儿很快就把这件事忘至脑后,却没有想到在之后会酝酿出一场大祸来。

在临川安静的住了几日,其间又陪了林氏两回,日子倒也过的悠闲自在,等到晗生永安休息的时候,张志仁一大早就赶着驴车过来接人了。

回到家中,第一时间去看了张志礼,他身上的伤已经彻底好了,精神也因为休息的不错,而显得很好,张沁儿这才放下心。

等自家吃过午饭,杨氏就开始念叨的,说的无非就是张志礼的事情。

先前张志礼和张乐儿回家时,事情的经过自然是和他们说过的,不过杨氏总觉得张志礼说的不够仔细,于是又拉着张沁儿问了问。

张沁儿听过杨氏的话,只补充了几句,又确定的说:“三叔的事情,已经完全解决了,你们也不要多担心。”

杨氏叹息一声,这种无妄之灾,避也是避不过的。

张志仁倒是一向仁义,只说日后多帮衬些就行。

好在冯氏养蚕,也是能够赚上一些银子的。

一家人说了些村里人家的情况,又说了些自家情况后,就各去休息了,因为天气热,晗生不愿意出门走动,就呆在家里看书,永安待不住,他的性情一直未变,在县城里虽然过的还行,但是一到村里,找到同龄的伙伴后,才显得更加活泼。

整天整天在外面野,杨氏也不管他,只有张志仁在晚饭后,板着脸要考校他的功课,每到这时,永安都显得极为紧张,严阵以待,等过了张志仁这关,才猛地喘息一声,又跑了出去。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晗生和永安又要去县城读书,这次张沁儿没有跟着去,当时她感慨了一句:“七月流火,这么酷热的天,还是宅在乡下吃西瓜比较好。”

结果错的错在这一句了,晗生当即指出她的错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真正的意思,是说在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所以你用这句表示暑热不适合。”

张沁儿顿时无语,诗经她读过,但是记得扎实的,不过是朗朗上口的《关雎》《蒹葭》之类的诗句,其余的读了也忘记的差不多了,就算记得,它具体的意思也忘的不少,而七月流火,在张沁儿的印象中,似乎就是用来表达天气热的,于是这么顺口一说,反而被人揪住说错了。

这尴尬,实在是令人忏愧。

晗生指出批评也就罢了,永安也笑嘻嘻的说:“姐,这句话的意思我都知道了,先生说过的,你怎么还说错了?看来我读书也不是那么没用的嘛!”

说完,还不忘得意下,先前他唯张沁儿马首是瞻,就是因为觉得这个姐姐太厉害了,什么都懂得,可是如今却发现自己也会她不懂得的,顿时一股得意油然而生起来。

张志仁似乎也不甘寂寞,出口教训:“沁儿,虽然你是女孩子,不需要读书,但是咱家是耕读传家,诗书读的不多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知半解,这样是最不好的。即使无法明白这些诗句的意思,以后说话就少用吧。”

嗯,少说少错,这也是一种预防的法门。

张沁儿:“……”

被家里高材生们轮了一圈,张沁儿表示她文盲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