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第305章 :妯娌谈话(1 / 2)
当晚,冯氏就去了张沁儿家串门子,却见杨氏正忙里忙外的准备东西,看样子倒像是谁要出远门一样。
“哟,在忙呢!”冯氏进门,打了招呼。
杨氏抬头看了她一眼,笑着说:“沁儿过几天就要去一趟鄱阳县,所以我给准备一些东西。”
随身带去的衣裳用品等,是早已经准备妥当了,现在杨氏准备的是一些家里的土特产,到时候肯定是要送些给郑家,算是感谢他们的照顾。
原本今天郑成凯来时,杨氏就想着让郑成凯带些东西,不过郑成凯是骑马来的,有些东西带也不方便,尤其是鸡蛋鸭蛋之类的,山路崎岖,等一路跑到县城,鸡蛋肯定都碎了。
冯氏一愣,脑海中想起张乐儿说的话来,又仔细瞧了瞧杨氏的脸色,发现她准备的很用心,却没有半点不乐意的样子。
一下子她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过了一会,才干笑着说:“沁儿一个人出门,你们也放心呀!”
“哪能一个人呢!是跟着郑夫人他们一块儿去的,有人照顾,一路上也安全的很。”杨氏倒不避讳冯氏,就将事情仔细说了一遍。
说完,又叹息一声:“沁儿是个有主意的,这安排的也妥当,既然她想去走走看看,那就去吧!”
冯氏想了想,觉得那般安排也还算妥当,两日的路程,说快也快,应当不会有什么事情。
冯氏感叹着:“至从家变之后,沁儿的性情的确变了不少,以前我虽然住在镇上,很少回家,但是还记得小时候的沁儿性情更柔顺一些呢,每次都低着头,站在最后面。”
杨氏的眼前似乎看到了以往的景象,竟生生的打了个冷颤,不敢再回忆,心有后怕的说:“遇到那样的事情,别说孩子,就是大人,那也得变性情了。哎,原本我也是舍不得沁儿出远门,但是一听你提到以前的时候,我又觉得现在好的很!当初我们……”
当初他们日子那般艰难,她和张志仁被捆的死死的,她的孩子也被欺负的死死的,当初的种种,现在回想起来,仿佛如同做梦一般,一点都不真实了,也不知道当初她是怎么忍受过来的。
冯氏看到杨氏的脸色,自知失言,赶紧打岔:“哎呦,以前的那些事情不提了,沁儿打算去多久?眼看着再过不久就是莲儿的好日子了,也不知道看的了姐妹出嫁吗?”
杨氏笑了笑,说:“具体的也说不好,因为是跟着郑夫人他们一块儿去的,想必郑夫人估计会在鄱阳县停留的久一些吧。莲儿添箱的东西,都是沁儿用心准备的,就算没有亲眼看到莲儿出嫁,那份心意也是有的,何况莲儿也不是嫁到远地方去,就在县城呢!”
那也是,郑夫人可不是去游山玩水的,而是去探亲的,哪能才去就回呢,提起添箱的钱,冯氏又愁了,眼看着没有外人,忍不住抱怨一句:“这定亲成亲的日子也太赶着了,哪怕等到腊月也好,手里的钱都买地花了,这一时半会又是两场亲事,愁人的很啊!”
杨氏也同情冯氏,只是她也没法子,大房那边发生那样的事情,难免急了些,这也好在脏病治好了,要是没治好,拖肯定是拖不久的,听说得了脏病的人大老远就能够闻到一股臭味,并且也活不长久的。
“这也是没法子的,你要是实在没钱,尽管开口,我们能帮一定帮的。”杨氏柔声安慰着:“等莲儿俊峰的亲事都办好了,以后也就好过多了。”
大房那边一共三个孩子,办了莲儿俊峰的,也就只剩下俊杰了,而俊杰年纪还小,起码也得等个几年。
有这几年的缓冲和累积,家境肯定会好上许多。
冯氏也是如此安慰自己的,笑着说:“少不得今年得多努力一些了。”
屋内灯影晃晃,张沁儿从门外走过,穿着一件自制的睡衣,拿着一大块棉帕子正擦着湿头发,看到冯氏也在,就笑着打了招呼:“三婶过来了呀。”
杨氏招手让她进来,和她说:“你们是大后天走,后天的时候,就让你爹送你到县城的宅子住一晚,省的到时候让人家等,我准备了五十个鸡蛋,五十个鸭蛋,还有五十个咸蛋,另外去年冬天剩下的腊肉和猪血丸子香肠也各准备了一些,这些你也一起拿去,另外再带些鸡鸭蛋放在宅子里,让你三叔和晗生他们吃,如今家里鸡蛋多了,也犯不着去卖,让他们每天煮粥的时候,就放三颗鸡蛋进去一起煮,可千万别舍不得。”
杨氏絮絮叨叨的吩咐着,张沁儿一直点头应着,表示自己知道了,而冯氏在一旁听了,心下也颇为感动,忙说:“你家的鸡蛋给晗生永安吃就好,志礼的那份我家有呢!等你们去县城的时候,我就准备一篮子,让你们给带去就行。”
杨氏笑着点头,没和她在这种小事上争,反正冯氏家里也养了二十多只鸡,下的蛋是足够自家吃的。
细细的听过杨氏的叮嘱,张沁儿就挥挥手和冯氏告别,回自己的房间里去了。
“上次不是说永安去考童生了吗?结果出来了没?”冯氏开口问着,颇为关心这个话题,毕竟再过不久小宝也该启蒙了。
看到晗生永安读书,冯氏越来越觉得自家想要真正的富起来,靠自己和张志礼是不行的,还得试试科举这条路。
“还不知道呢!他们半个月才休沐一次,我们又不常常去县城,不过这次沁儿她爹送沁儿去县城的时候,就可以问下了。”杨氏摇头,表示结果还没有出来,又笑着说:“不过沁儿她爹和晗生都说永安是一定可以过的,夫子也夸永安读书认真,应该是会过的。”
冯氏跟着点头,张志仁是秀才出身,而晗生是过了童生的人,他们既然都说永安可以过,那就肯定可以过。
“眼瞧着小宝虚岁也有七岁了,我盘算着是今年送学堂启蒙还是明年再送。”
话题转小宝身上,杨氏想了想,就说:“按理说越早启蒙越好,我听说那些大户人家的孩子,三五岁就开始启蒙的了。那些有名的大儒也大多都是出身世家,比咱们这庄户人家强上不知多少倍呢。”
一句话说到冯氏的心坎了,她把希望寄托在小宝身上,蹙眉思索了一下,说:“我看还是现在就启蒙吧,反正大哥大嫂如今身体也好了,学堂也开始上课了。”
(PS:今天看了《一怒成仙》耽搁了时间,晚更抱歉了,还有一章三千的,见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