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三十八章 攻城(1 / 2)

加入书签

萧十三面色肃然道:“禀皇后、良媛,听闻陛下接报便已急调京郊三大营进城。可如今城内兵力委实空虚:佐辕大营在原统领霍长风判出京都之时便失了一半,如今尚未补足;辅辙大营被五皇子带走多半;前些日殿下又带走了凤台大营兵力。如今只有等最近州县的府军来援,可也要数日。为今之计,唯有先死守京都。”

皇后道:“可若援兵未至而城已破,满城百姓、合宫上下,岂非都要丧生在叛军刀下?”

萧十三沉吟片刻后,向皇后弯腰行礼道:“若真无法死守,城将破之时,再从叛军兵力薄弱之地突围便是。但城外若无援兵,又无城郭可据守,贸然突围,已是万不得已的下下策了。所以适才属下说,应先动员所有兵力民夫、死守京都拒敌,以待外援。”

皇后若有所思,良久后重重叹息一声。

“侍卫长,我有一事不明。叛军之前打的旗号是为大齐、清君侧,如今殿下并不在京都、倒是父皇在城内,他们却如此攻城、所为何来?难道已经打算丢开忠于大齐的旗帜了?”

“回良媛的话,叛军声东击西,引了殿下领军去往豫州战线,此时若被他们攻破京都,则殿下将失去大齐朝廷名正言顺的天时、地利、人和,虽有部分兵力在手,对天下尚有一争之力,可却失了根基。则叛军无论是否继续拥立废太子,都有了更多胜算。”

萧十三恨声道,“至于旗号,叛军此次便是以解救卫王为借口、围攻京都的。”

“解救卫王?”我不由冷笑起来,“还真是好巧的计谋。他们若有心于卫王,当日叛出京都,就不会挑在卫王大婚当日。已经背离、遗弃了的卫王,如今找起理由来,倒是拿来便用、如此得心应手!”

“确实无耻!听闻叛军中有一位年轻军师,攻于谋算。叛军举旗以来连番作为,俱是由此人筹划调度。”

皇后抬手揉了揉额角,“本宫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萧十三正要应下,我起身向皇后施礼道:“母后,请母后向父皇进言,解了卫王的禁令。”

皇后奇道:“为何?叛军既然要救卫王,说明卫王与他们早有勾结。必要时正可以卫王为质,叫叛军不得妄动。怎么能在这时解了他的禁令?”

我沉静回道:“叛军此次攻城,是以解救卫王为号。若卫王解了禁令,更甚者,卫王能主动守城抗敌。叛军借口便不攻自破。更何况,您方才也说过,京都内如今并无合适将领。而卫王与殿下一起自小得父皇悉心栽培、又都师从名师,文韬武略早有才名。若解了禁令,则京都城内得一员守城良将,叛军顿失军心民意,岂非一举两得?”

萧十三闻言附和道:“良媛所言不失为一良策。皇后娘娘勿忧,解去禁令后,若卫王殿下不能让人完全放心,大可派人‘随侍’在侧……”

皇后轻声道:“本宫试着跟陛下提提看吧。”

萧十三欲言又止。

我微微笑道:“侍卫长出身黑甲军,是经历过疆场热血的将领。如今也正是你领着殿下留下的黑甲军们、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危急之际,徽音殿的殿门,并不如京都四门来得重要。”

萧十三立即道:“属下谢良媛体谅。只是殿下临行前,曾嘱托过,定要不离良媛身侧,护良媛周全——”

我颔首道:“你也说了,如今城内兵力明显不足。犹缺将才。你留下十名兵士在徽音殿已是足够。真要到了紧急关头,再来寻我就是。管保教你不负殿下嘱托!”

末一句微微带了些调侃意味,皇后愁眉略有纾解,亦言道:“就这样吧。你这几日跟在我身边,宫内守备军在永宁宫数量众多,当保无虞。”

我微笑应下。

萧十三见状,便施礼道:“既如此,属下便去安排。”言毕转身大步流星的出了殿门。

皇后唤来叶尚仪,将适才解了卫王禁令的事吩咐几句。叶尚仪应下后疾步去了威帝所在的明德宫。

殿内一时之间安静的可怕。皇后与我相视苦笑,以平淡的语气言道:“坐下慢慢等吧。我们能做的毕竟有限,还是等陛下与朝中栋梁们拿主意、定对策。至于抗敌杀贼,更是男人们的事。我们此时能做的,不过是备好鸩酒罢了。当真城破而无余地时,便自戕以身殉国。”

我倏地一惊,随即抑制住自己慌乱的心,恭谨应道:“是。”安静陪坐在侧,看向殿外。

天色一分一分的亮了起来。有宫人进殿来按熄烛火,带起一缕缕腾起的青烟。叫人更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阮良娣跟徐奉仪也来了永宁宫。大家都面带忧色,却只能静坐于深宫内等待。

不知是心有所虑造成的错觉还是真有声音传来,隐隐约约的沉闷的撞击声一直未停下。翠浓进殿来禀道:“婢子问过来永宁宫换班的守卫,这是叛军以原木持续攻门的声音。”

这就意味着,护城河这道屏障,叛军已经越过了!眼下已经进入城墙上下和城门内外的生死保卫战了。

皇后自从说出备好鸩酒之语,便十分平静安然,此时便倚靠在凤座上闭目养神。

阮良娣听了翠浓的话后,一直扯着手中的帕子,一言不发,只脸色雪白。纨素一颗一颗摩挲着手腕上的玛瑙珠串,垂首不语。

我以手支颐,心绪不宁:若是早些将连弩之法给晟曜,或许眼下便能解了京都之围。晟曜临行时,我请萧十三送去的匣子里,正是根据连弩之法的原理,叫赤芙寻了匠人养在杨府,精工打造的两把防身小弩中的一支。

我迟迟未将图纸交给晟曜,一方面是觉得未得父亲首肯,过云楼之事当秘而不宣。那么我便无法给晟曜一个持有这种图纸的合理解释。另一方面,便是不愿射向昌若的兵刃利器中,有我提供的弩箭。

但在延平门楼上,对晟曜安危的担心压倒了一切。

虽然之后几天里,还是曾为了愧对昌若而心中难安。

可自己并不后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