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汉旗天下(33)利器(上)(1 / 2)

加入书签

高远在大雁湖畔给王剪安排了一间独立的院子,内里警卫由王剪自己带来的卫士负责,而外围,则由青年近卫军梅华所部负责,如果说现在的大汉哪里最为干净,那无疑便是大雁湖畔了,由于开放的国家政策,大汉其它的城市,哪怕是蓟城,也是探子云集的地方,倒是大雁湖这里,由于居住着众多的重要人物,反而护卫最为周密,隔着大雁湖不远的地方,便驻扎着一个营的汉军警戒,另外在这周边的村庄之中,也不知曹天赐究竟安了多少密探,秦楚的探子想在这里落脚打探到什么情况,还真是没有可能。

小厅之内,王剪神态沉静,倒是黄明的些焦燥,与高远初步会唔之后,他将会唔的结果,全盘告诉了黄明。黄明是王剪麾下少有的文武双全的人物,不但精通军事,在文治之上也颇有一套。

“大将军,这通商一事,我觉得万不可行,您难道忘了大秦的经济是怎样垮得么?大汉商业发达,无论哪种商品的价格都低得令人发指,如果任同他们将低价商品倾销到我们的领地之内,只怕对我们领地之内的经济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时日一长,我们根本无法保持经济之上的独立性,将再也无法离开大汉。”黄明郑重地道。

“如果不允许大汉的商人进入我们境内的话,那汉国为什么要给我们支援?我们的军工太差了,现在连士兵个全体披甲都做不到,我们自己做出来的床弩,连以前大秦的水平也达不到。我们哪片地方,没有铁矿,铜矿,兵器靠着铁匠一锤一锤地敲出来,如此低下的效率。我们如何来维持我们军队的强大,如何来抵御敌人的进攻?”王剪看着黄明,“有失必有得,我们既然想得到大汉的军事支援,自然便需要付出代价。”

“可这个代价,很可能最后会导致我们的覆亡。”黄明道:“在军事之上。我们已经要依附大汉了,如果在经济之上也不能保持自给自足,那我们何以立足?何以保持自己的完整性?”

王剪沉默了片刻,“黄明,你觉得我们能保持完整性吗?”

黄明看着王剪半晌。终于颓然坐了下来。

“那个什么黑衣大食所展现出来的力量,哪怕我们现在只看到了冰山一角,你觉得是现在的我们能够抵挡得吗?”

黄明摇了摇头。

“大汉的力量你很清楚,更不是我们所能阻挡的。”王剪苦笑,“我们夹在两个巨人之间,如果非要选一个依存的话,你会选那一个?”

“这还用选吗?”黄明苦笑,“如果非得要选一个的话。我自然会选大汉,必竟我们是同文同种,那些黑衣大食太野蛮了。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要与我们同存的意思,那一支窜入我境内的黑衣大食军队,只不过是一支败军,但他们来了之后,唯一的目的竟然是将我们杀光,好让他们占扰这片土地。”

“你说得不错。我们的力量太过于弱小,所以。我们必须要依靠一方。”王剪站了起来,“而大汉。无疑就是我们的选择。所以,我决定了,不但允许大汉的商人自由往来于我们的国土之上,我还将允许他们在我境内建立工厂,投资我国土之上的任何一个产业。”

“我虽然会独立建国,但我会向大汉呈上国书,甘为大汉属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现在我的孩子还很小,等他稍大一些,我便会将他送到大汉来学习,来生活,不但是我,你们这些大将也要如此,以此,来向大汉表明,我们是甘心屈服于他们之下的。”

“大将军!”黄明有些痛苦地道。

“黄明,我们首先要做得是生存下去,大汉于我们而言,实在是过于强大了,他们不是没有能力收拾我们,而是现在他们根本顾不上收拾我们,高远说得很坦承,他们现在的重心在于一统中原,而统一中原之后,消化这个庞大的领土,也将耗去他们更多的精力,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大汉对我们实际是上没有威胁的。但是等到大汉稳定下来,那就说不定了,所以,我们的态度将决定我们以后的命运,或者是我们下一代的命运。”王剪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至少在一到两代人,我们是没有办法摆脱对大汉的依赖的。但大汉不会永远都强大,我们也不见得永远也会弱小,而在我们还很弱小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拼命的去学习,去吸收大汉先进的东西,他们的工厂,他们的制度,我们吸引我们所需要的,去除那些对我们有害的,我们会慢慢的强大起来。”

王剪转身,从身后的大案之上,拿来了那个地球仪,放在了黄明的身前,“这是高远送给我的,这里,便是我们的国土所在,你来看看,我们的外边,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我们可以背靠着强大的汉国,在他们的支持下,拼命向外扩张,我看高远的意思,他也很乐意看到我们这么做。我们的领土会愈来愈大,我们的子民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实力也会越来越强,终有一天,或者是我们的儿子,或者是我们的孙子,我们终究能与他们并肩站到一起。”

“这是一个长远的计划,这是我的梦想,黄明,我们这一代人要做的是活下来,并用更长的时间让我们壮大起来,而我的这个梦想,便指望着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代去做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黄明,你愿意做这个栽树的人吗?”

黄明神色激动,一揖到地:“大将军,黄明愿意。”

“太好了,你我,还有哪些没来的兄弟,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们绝对能做一番大事业。”王剪伸手握住黄明的手,“为了将来,我们现在必须屈膝。”

“属下明白了。”

“你去按照我的意思,起草一份国书吧。”王剪欣慰地道,“这几天,高远将带我去见识一下他们大汉最先进的武器,我希望我们回去的时候,会多上成百上千辆的马车,马车上载着的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还有,高远送给了我一整套他们大汉的各类律法汇总,你没事的时候可以看一看,研究一下,高远说,大汉之所以像现在这样强大,根源便在于这些律例之上。”拍了拍身边那厚厚的,几乎有半个人高的书册,王剪道。

“是,末将一定会仔细研读。只有尽可能地认识他们,了解他们,我们才会做得比他们更好。”黄明认真地道。

距离大雁湖二十里处,来自大雁郡的士兵已经将这里完全戒严,任何人等不得踏入其中,而在内围,还有青年近卫军的第二道警戒线,今天在这里,高远将为王剪展示的是大汉强大的军事力量。

“王上,第一项展示的是积石城胡氏所生产的最新一代的臂张弩,该弩自重五斤,比我军现用臂张弩降低一斤,射程达到二百米,有效杀伤一百名,有效破甲为八十米。”来自建设部军工局的局长郜权大声道。

高远点了点头,转头跟坐在身侧的王剪低声解释道:“我大汉已经将许多军工产品开放给民间生产,这家胡氏兵工坊购买了臂张弩的生产技术,这两年他们一直在致力于改进这个产品,看起来效果不错。更重要的是,他比以前我们自己生产,成本要下降了近二成。”

“将军工产品开放给民间生产,而且还是弩这种利器,也只有大汉才敢这么做啊!”王剪叹息道。

高远哈哈笑了起来,“你不将百姓当做敌人便好了,可是历来我们中原的王朝,似乎防民更甚至防备外部的敌人,其实我不过做了一些正常的事情,但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反而显得不正常了,大将军,我们来看看他的威力还如何吧!”

一百米处摆上了十数个靶子,十名士兵端着臂张弩,一名军官站在一侧,随着军官手中的小红旗猛地下压,十名士兵的身体微微向后一顿,那是臂张弩的后座力。十枚弩箭带着啸声飞向目标。

片刻之后,十个披甲的草人被送到了两人的面前,弩箭深深地扎进了甲胄之内。

“刚刚不是说八十米内能破甲么,这一百米外,便已经破甲了。”王剪察看着弩箭的伤害,有些惊讶地问道。

“这是他们做出来的精品,专门供我们检验的,自然比一般的要强一些,但如果大批量生产的话,肯定是无法做到百米破甲的。”军工局军长郜权解释道,“所以我们将其定为八十米破甲,吴氏军工坊也并无异义。”

“的确是利器。”王剪拿着这柄臂张弩,爱不释手。

“其实这弩箭最大的改进还不是射程和力量上,而是在上弦的速度之上。”郜权接过一柄臂张弩,熟练地一扳一拧,然后将弩箭放到箭槽之中,手一合,卡卡两声,弩箭已经上好,郜权双手将弩箭呈上。

如果说先前的射程只是让王剪讶异,但如此快的上弦速度就让王剪震惊了,如果有如此的上弦速度,那么步兵在应对骑兵冲锋的时候,简直就是死神的镰刀了。(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