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0章 旅顺口前哨海战(1 / 2)

加入书签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大明初创时,因山东人赴辽东均取道于此,成为旅途顺路,故名旅顺。

作为港口,旅顺素以形势险要,天然形胜着称。

旅顺港全称大清旅顺军港基地,老百姓一般称其为旅顺口,西夷历1880年,北虏光绪六年,即大明历513年开始兴建,直到大明历523年,耗时近十年才完成建设,期间耗费白银300多万两,动用劳工常年保持6000人左右,堪称当时北虏第一大土木工程。

旅顺港四周群山环抱,东有黄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岛,山势陡峭,不易攀登,对港口形成了天然的保护,作为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港区外口正面宽大,有着优良的锚泊地,内港不淤不冻、防风性能良好、淡水资源充足。

内港分为东西两个港区,最多可靠泊各型战舰一百余艘,港口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包括码头、船坞、修理厂、仓库、营房、电报房、水雷营、鱼雷营、水陆医院、拦水坝。

港口甫一建成,就成为当时世界五大军港之一(米利坚珍珠港、倭寇横须贺、露西亚海参崴、英吉利朴茨茅斯)。

旅顺港不仅是北虏舰队基地,更与大沽口作为北虏两个海防要塞重地,对顺天府一带形成钳形防卫态势。

港口周边山体和高地上修筑了10余座炮台和40余个堡垒,围绕港区形成绵密的火力群,所有炮台和堡垒都配有铁丝网、陷阱、地雷和火力支撑点。

大明历527年南北战争期间,大明舰队也仅仅是在港区外海的老铁山海域堵截北虏舰队,莫敢掠其锋芒。

朝鲜战争结束后,北虏针对围攻仁川港外围的月尾岛炮台吃亏,反倒是雷击舰夜袭港区取得奇效的战争经验,再次加强了旅顺港炮台阵地建设。

截止到大明历537年初,北虏已经完成了围绕港区开口向东南的新月形炮台堡垒群,按照逆时针方向分别是电岩炮台、黄金山炮台、东鸡冠山炮台、模珠礁炮台、老蛎咀炮台、老蛎咀后炮台、城头山炮台、馒头山炮台、蛮子营炮台、西鸡冠山(威远)炮台、老虎尾炮台,这些炮台附近,还建有若干小炮台,彼此互相策应,形成前卫炮台群。

这些炮台群大多参照独逸士炮台制式建造,内用大条石砌筑,外用厚土被覆,共配置从独逸士采购的170毫米以上重炮76门, 56门自产中口径速射炮,还有数十门格林炮,火力非常强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号称东亚第一要塞港。

不过,港口与外海相连处非常狭窄,宽度仅有300余米,实际可通行航道仅有91米宽,一次只能容一艘军舰通过,且航道吃水较浅,大型战舰只能在涨潮期间由拖轮拖入内港,因此如果想要达成战斗突然性的话,突袭平时驻泊港区外停泊场的北虏大型战舰有奇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