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3章 可以不做官么(1 / 2)

加入书签

“可以不做官吗?”

房俊苦着脸说道。

听到这话,众人直接傻眼了!

毕竟,这可是光要明媒的机会。

房俊居然拒绝,怎敢相信?

特别是李泰,心头不由暗骂,这家伙真是棒槌。

但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感,李泰怒气冲冲说道:“房俊,你简直太大胆了,居然敢拒绝父皇?”

“……”

房俊不想理会,只是翻了一个白眼看向李二。

此时李二也有些咬牙切齿,问道:“为什么?”

“因为我不想上朝!”房俊憋了憋嘴。

李二直接无语了,正想生气,一名一名俊美的年轻人插话道:“父不要生气!”

“李恪,你乱说什么?”

房俊不由一楞。

他被“李恪”的名号勾起了兴趣。

为啥?

熟悉贞观历史的人,或者对于大唐初期历史感兴趣的都知道,唐初有一位被史官称为“海内冤之”之人,便是李二陛下的三子,吴王李恪!

李二陛下有十四个儿子,其中最出色的,既不是聪慧机敏敢于决断的长子李承乾,不是文采出众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四子李泰,也不是骁勇异常的八子李贞和为官清廉的十子李慎,当然,更不会是胆小懦弱的九子李治,而是三子李恪。

李恪不仅精于骑射,颇通文史,而且“名望素高,为物情所向”,说白了,就是文武双全,声望很高,很有个人魅力。面对这样一个儿子,太宗怎么能够不欣赏不喜爱?他曾经不止一次当着众大臣的面赞扬李恪“英果类我”。

可便是这么一位出类拔萃的皇子,最后的结局却是蒙冤受辱,死于宫廷内斗。

李恪死时,震动朝野,史书上说:“海内冤之”,全天下人都为李恪抱冤。

客观地看,李恪的一生是充满悲情色彩的,他才华出众,深得太宗喜爱,却因为出身过于高贵而不能继承皇位,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成立的“悖论”。

而且,从史料上看,李恪并不象某些电视剧所描写的那样野心勃勃不择手段,历史上的李恪牢记父亲的教诲,为人十分谨慎,可是就是这样,他也没能逃脱陷害和阴谋。

李二这位一世英明的君主,却在选择接班人上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以至于大唐王朝在他身后发生了一度“中断灭国”的危机。

如果李二陛下地下有知,不知做何感想?

李恪死的冤不冤?

莫须有的构陷、无处伸张的悲愤、身为皇子却命如草芥的凄凉……确实冤。

可是在房俊看来,又不见得有多冤。

财富使人迷失,权利使人疯狂。沾了这两样儿的边,人便失去了理智,什么忠孝仁义亲情诚信,全部靠边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