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合村并点(2 / 2)
赵竟成想了想说道:“可据我所知,牌坊大都是官家给立的,是为了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那可是有一定规制的,不是想建就能建的。”
我辩解说:“咱这赵家庄的牌坊又不需要官家承认,只是村民自愿行为。实在不行,仿照城门的形式,两侧建矮墙,中间立两个木头柱子,上面架上2根横梁,横梁上放牌匾。”
我找出纸和炭笔画了个草图,虽然看着有些不伦不类,但从没出现过的造型也就没人说它符不符合规制了。
赵竟成也无法反驳,毕竟也没有哪条律法说在村口竖个这么个东西出来不行。
大家很是欢喜,又都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横梁最好做的长些。
汇总了一下,我又更改了下草图,终于让大家看着都满意了。
里正拿着草图,吩咐道:“三儿,明天你去镇上走一趟,将赵家庄的牌匾定好,跟老师傅说,要得急,最好给3天内做好。”赵竟成点点头。
“二栓子,顺子,明天咱们叫几个汉子去砍树。二栓媳妇,还得去那砖厂拉两车砖用。”
“里正叔,需要多少,直接让我爹和大哥去拉就行了。”
里正昂首阔步带着赵竟成走了,从头到尾一句也没说起流民怎么安置的情况,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竖牌坊的事情重要。
别看只是个牌坊,可对宗族深厚的观念一下子就被放大开来。虽不是高门显贵,只是小农经济的建宗立族,但这种精神上的牵扯,迫切需要找到强大而明确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第二天一早,这事就在村里传开了,赵家村的村民们都自发过来干活,搬砖的,和泥的,砍树的,刨皮的,刷桐油的,好像整个村子都动了起来。
旁边下湾村的闲汉有那过来看热闹的,嬉皮笑脸地上前说道:“以后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说一声。”
老太太正好听见了这话,呸道:“我们赵家庄的事,哪用得着你这外人插手。”
那个人有没有听见不知道,反正周围这些赵家村的人都听见了,一个小小的牌坊,竟无形中划定了界限。
短墙垒好了,柱子也竖了起来,两个横梁中间设置了凹槽,等牌匾到了,直接插进去再楔紧就行。
牌坊的木工活是大哥做的,他的手是真的巧,只拿着草图琢磨了一下,就将几根柱子卯接的结结实实。柱子下方,还做了三角支撑,使劲摇晃都摇晃不动。
牌坊刚立在了村口,村民们便争前恐后的要从这儿走,其实进村没必要专门从牌坊意要从坊门进,好像只有经过了牌坊,才算真正回了赵家村一样。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