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袁绍和公孙瓒上演生死一搏(1 / 2)
袁绍利用公孙瓒,两人会上演怎样的生死一搏呢?
咱们书接上回,话说袁绍从韩馥手里骗取了冀州,但是一切还没有结束。因为还有一个问题,怎么履行对公孙瓒的承诺。公孙瓒得知袁绍占领冀州,就派遣弟弟公孙越来见袁绍,说好的一人一半,你得说话算数呀,吃到嘴里的肉,哪有吐出来的道理。
所以袁绍的态度很值得玩味:让公孙瓒自己来,这是才有的谈,公孙越只好告辞,可行不到五十里,道旁闪出一彪军马,口称:我乃董丞相家将也!然后就乱箭射死了公孙越,这就成了一个悬案了。
大家说是谁干的?如果这是董卓,他都逃到长安了,还有心思大老远跑到这里来搞事情,而且他这么做也没好处呀,这不是招公孙赞的恨吗?杀人报名,这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董卓还没有那么傻,这是二傻子公孙瓒都看出来是袁绍干的,公孙瓒大怒道:袁绍诱我起兵攻韩馥,他却就里取事。今又诈称是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报!
公孙瓒这才发现自己被玩了。他认为是袁绍诈称董卓,袁绍在解决与公孙瓒矛盾这件事上,做法太拙劣又无耻。傻子都看出来是谁在搞事,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袁绍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和公孙瓒开战。
其实按照袁绍本来的计谋更加阴狠,他想的是公孙瓒自己来,这样就可以一锅烩了公孙瓒,同时夺取韩馥与公孙瓒的地盘,但是,这种想法就有点天真了,没有前面的稳定铺垫。公孙瓒是不可能第一次就亲自冒险来接收成果的。
但公孙瓒派出的是自己的弟弟公孙越,这个规格也不低,袁绍本来就没有打算分地给公孙瓒。所以他就在路上埋伏人马,杀死了公孙越,并且让人传播消息说是董卓杀的,袁绍假借董卓杀人,有什么好处呢?既保全了自己的名声,又激怒了公孙瓒来和自己开战,让公孙瓒和董卓背负骂名,这就和袁绍抢占冀州一个套路,明明他在挑事,表面上还要装自己是受害者,袁绍的搅屎能力,不服不行呀,而且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天大的好处,公孙瓒来进攻,他就可以占尽地理优势。
不过这里我要说明一下,这是咱们基于小说的分析。正史中公孙越不是死于伏击,而是受公孙瓒委派,率领一千骑兵去帮助袁术,和袁绍争夺豫州,死于乱箭,也正是他的死,导致了公孙瓒和袁绍的战争。
咱们书归正文,公孙瓒杀奔冀州,袁绍率军应敌,因为本土作战。袁绍就掌握了主动权,两军会于磐河之上。袁绍屯兵磐河桥东,公孙赞屯兵桥西。为什么袁绍选择磐河呢?因为公孙瓒军队来自北方,以骑兵为主,屯兵磐河,公孙瓒的骑兵优势就不便展开,这就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公孙瓒立马桥上,大呼道:弃信背义的小人,居然敢卖我!面对公孙瓒的指责。袁绍还理直气壮,指着公孙瓒道:韩馥无才,愿让冀州于我,与你何干?人家白给的,我没有不要的道理啊。再说,说好的一起抢,你也没出力啊。公孙瓒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我眼瞎看错了。昔日以为你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是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利于世间!
三国演义中的对战模式一般都是这样:有理无理,双方先骂个痛快再说,然后主将单挑,最后率兵掩杀,袁绍本就理亏,当然骂不赢了。大怒道:我不和你吵吵,咱们打一架再说,话没说完,文丑策马挺枪,直接杀上桥,公孙瓒也死莽,居然自己就上了,然后和文丑战不到十余合就败阵而走,打架公孙瓒从来没怂过,但是也从来没赢过。
再说他作为主公,这样冲锋陷阵真的好吗?万一被弄死了,他的地盘不就白白送人了。公孙瓒和韩馥刚好是对立的性格,一个太软,一个太莽,两个极端。公孙瓒在前面跑,文丑在后面追,然后文丑杀入公孙瓒的中军,如入无人之境。
公孙瓒手下四员健将迎战文丑,连名字都没有,一看就没有战斗力。文丑刺死一个,击退三个,继续追杀公孙瓒,文丑一口气把公孙赞撵出军阵。公孙瓒只好向山谷而逃。想想是不是有点好笑,感情公孙瓒的人马都是摆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