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章 董卓迁都带来了什么恶果?为什么说他毁坏了大汉的根基?(1 / 2)

加入书签

董卓迁都带来了什么恶果?为什么说他毁坏了大汉的根基?

话说吕布兵败虎牢关后,李儒建议董卓迁都长安,董卓连夜带着吕布回到洛阳,召集满朝文武开会要迁都。董卓为什么轻易的就决定迁都,想来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到目前为止,董卓还没有和诸侯真正的交锋,军队也没有吃什么败战。无论是后汉书,还是三国演义,都认为董卓所带的西凉军久经战阵,战斗力不弱,仗还没有打,董卓为什么就要想着如何逃跑呢?

一方面可能是洛阳无险可守,最好的去处,就是回到更易守难攻的长安去。另一方面,从最底层的百姓,到自己手下的士兵将领,再到各氏家大族,加上关东层出不穷的对抗,让董卓感到了之前从没有过的压力。

但是迁都惹来的风波,是董卓远远意料不到的。董卓道: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你们赶紧准备,咱们要搬到新家长安,迁都这么大的事,肯定有人站出来反对。

谁呀?司徒杨彪。杨彪大家可能不熟悉,他的儿子可是著名的作死小能手杨修呀,杨彪的反对理由有三。第一,关中残破零落,现在不是以前了,长安又穷又没钱,你去那干啥呀?第二,抛弃宗庙皇陵,惊动百姓,你这是放弃执政合法性了。第三,天下动之至易,安之治难,治天下和做人一个道理,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处溜,望丞相三思再三思。

董卓很生气,老子就是要逃跑,我通知你,我不是要你提建议。紧接着太尉黄皖站出来支持杨彪,然后杨彪从长安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为什么不能迁都?

首先,基础设施根本没有,长安经过王莽篡汉和红巾起义,两次大规模的灾难,已经是瓦砾之地。其次,没有人口,人民流移,百无一二。到了长安,谁伺候我们这些官老爷?这不就是从别墅搬到垃圾堆,从华尔街移民印度贫民窟的节奏吗?

说到生活条件下降这事,董卓这次还真听进心里去了,他没有生气,也耐心的解释起来,不是我想搬,是实在没的办法。关东贼起,天下拨乱,长安有崤函之险。

董卓的意思说的很明白了,是享受重要,咱是保命重要,当然是保命重要了。而且你说的问题好解决,没有房子,咱们可以盖嘛,搞基建我董卓最懂的,只要给我一个月,保证再造一个长安,汝等休再乱言。

董卓就是胡扯,司徒荀爽又出来劝谏,丞相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百姓,董卓才不在乎呢。前两人说的还是人话,还有点道理,你这就是扯淡了。

对咱董卓来说,最不重要的就是这些小民百姓,我管他们干什么呀?这里大家可能要问,汉朝到底有几个司徒?王允、杨彪、荀爽他们三个都是司徒吗?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司徒常设只有一个,而且汉末换的特别频繁。《三国演义》为了省事就没有写的特别明白,甚至说有些错误。根据历史,荀爽他此时的官职应该是司空,而且他也没有做过司徒。王允是在杨彪之后才做的司徒,反正为了图省事,咱们也就不要计较这些官职了。

总之,他们都是高官,说话有分量,董卓一看阻力太大,这个会开不下去了。当场宣布罢免杨彪、黄婉、荀爽为庶民,都跟董卓这么久了,这些大臣还是不长进,一点都不理解董卓。他要征求意见,直接找李儒了,还用问你们吗?董卓出门上车刚要走,又被两人拦住去路,来者何人,乃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