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章 依门兔,有恶妇(1 / 2)

加入书签

明代中期,吴郡有一个世家子弟,叫刘燮,字隐园。他的父亲做过江阴县县令,多年来挣了不少钱,所以刘燮家中非常有钱。

刘燮这人吧,脑子不灵光,资质愚鲁,做其他事还可以,但不是读书的料。他跟着先生学习十来年,才识文断字。如果让他写诗词文章,那他得花好几天,而且根本不通顺,颠三倒四,看到的人无不绝倒。就这样,他父亲还是花钱找关系,让他进了国子监。

为何要进国子监?因为国子监都是全国最优秀的读书人,他们有资格直接做官。

因为有钱,所以刘燮娶了漂亮妻子,家中还有不少婢女、仆人,日子过得不错。

按理说,父亲如此对他刘燮,他应该对父亲很感恩,然而刘燮不是,他还看不起父亲。父亲去世后,每次到了父亲忌日或者清明、七月十五等祭祀的日子,刘燮都不好好祭拜父亲,有时候干脆不祭拜,甚至在灵牌前嘲讽死去的父亲。

妻子看不下去了,就规劝刘燮,让他尊重死者,好好给亡父祭祀。她对刘燮说:人在做,天在看。父亲纵然有许多不对的地方,但他对你确实真心,如今他已经去世,你怎么连祭祀都如此无礼呢?

刘燮不以为然,说:这老东西从来不为儿孙的死活考虑,以前就不给我们饭吃,现在还想让我祭祀他,还想吃我的饭?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跟刘燮父亲(以下简称为刘父)吝啬有关系。

刘父这个人,虽然有钱,但是很吝啬,吝啬到恨不得不给家人吃饭的地步。他是官场中人,喜欢跟同僚应酬,所以很多钱都花在了吃饭喝酒甚至逛青楼上,于是,对待家人,他就只好节衣缩食。

从刘父的妻子到刘燮,从刘燮奶奶到家中仆人、婢女,大家迫于刘父的威严,从来都吃不饱。别说菜很少,连饭都不够吃,因为家中是“数米而炊”,恨不得每人就发10粒米。刘父就是这么抠门,所以刘燮不肯祭祀他。

等刘父死后,刘燮可能因为长期吃不饱,现在变相报复,每餐都是大鱼大肉,但对仆人婢女,却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依旧不给他们吃饱,有时候连菜都没有。

更可恨的是,由于妻子总是直言劝谏,所以刘燮也不让妻子吃饱,他每天就知道自己享受,大鱼大肉,好酒好菜,也不知道和亲戚朋友走动,每天无所事事。

妻子吃不饱,又受气,很快病倒去世了。没了妻子的约束,刘燮更加放纵。

没了妻子,刘燮要娶妾,他买了一个婢女张氏,十分漂亮。婢女因为吃不饱,每次都对刘燮抛媚眼,可劲儿暗送秋波。刘燮哪里吃得住这套?很快,他就跟这个婢女鬼混了。这婢女不知道从哪学来的知识,床笫之间,把刘燮哄得团团转。

于是,刘燮把这个婢女扶正,让她做了小妾。

小妾喜欢吃鱼,刘燮也每餐必吃肉,两人也算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就这样,两人开始了放纵的生活,于是乎:吃穿住用都要好,每顿鱼肉不能少。陈年佳酿淌一地,哪管下人吃不饱。

有一句话说得好:有些人,当他贫困时,他想着带大家过上好日子,因为他知道大家都不容易。然而,当他真正富裕时,他却觉得,以前的那些朋友很恶心,打心里瞧不起之前的朋友,甚至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话用在这个小妾身上,十分正确。

以前,小妾还是婢女,自己吃不饱,常常与其他婢女哭诉,说有朝一日富贵了,要让大家都吃饱饭。可是,当她做了小妾,能吃饱饭的时候,忽然觉得婢女就是婢女,瞧不起她们。

所以,小妾还是不给婢女吃饱饭,还是拿她们当下人看,甚至辱骂、毒打她们。

这一天,小妾想吃鳗鲡鱼,就拿出一些钱,让一位婢女去买。

婢女做好鱼之后,小妾一看,发现鳗鲡鱼不多。她很生气,大声骂婢女偷吃了。

婢女为自己辩解,说鱼价贵了,集市上的鳗鲡鱼又很少,所以买的不多,自己不敢偷吃等等。谁知道她不辩解还好,一辩解这小妾更生气了,认为她居然敢顶撞自己。愤怒之下,小妾让仆人按住婢女,自己拿了剪刀,硬是把婢女舌头给剪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