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坦白(1 / 2)
贺明玄升官之事要扯到不久前的一起贪污案。
今夏七月,南方皖州梧县因连日暴雨突发大水灾,农田房屋受损严重,流民与日俱增。
当当地知府将灾情上报后,引起了正熙帝的重视,外朝商议了一个上午,才最终决定派三皇子前去赈灾。
三皇子在梧县赈灾一月有余,终在上月返京,与此带来的还有亮眼的赈灾功绩。
正熙帝见此不禁龙心大悦,不仅出言褒奖,还赏爵赐封地,言行间皆昭示了对三皇子的宠爱。
一时之间,三皇子在朝中声名大显,将太子衬得黯淡无光。
但才过一月,灾地便出事了。
说是刚建好的房屋塌了三分之一,连城墙都倒了好几处,结果当地知县一查发现用来建房垒墙的材料极其劣质,故而容易倒塌。
后来知县将此事连夜报上京城,正熙帝当即派大理寺卿前去查案。
此次贺明玄也跟着去了,正是之前那次出远门。
后来大理寺卿经过一番查证,发现皖州知府侵吞赈灾银两,用劣质材料建房修城墙。
于是他将证据递与正熙帝,正熙帝看后勃然大怒。
赈灾之事关乎朝廷声誉,历代朝廷对此事都极为重视,可还有人竟敢冒大不韪贪污赈灾银,这简直就是在正熙帝雷点上蹦跶。
所以正熙帝二话不说命人将案犯拿进京来审问。
那皖州知府许是见事情无力回天,便主动交待了实情,说此事全系他一人所为。
但仍有人怀疑既然知府贪污,为何三皇子诸事不知。
毕竟他才是赈灾的主事人。
面对这等污水,三皇子与其党羽自然不会任由其浇到脸上。
他们大声辩解说都是因这知府过于奸猾,三皇子本人自然也被此人蒙蔽。
自此,两方争论不休,朝野外皆在议论此事。
但最后由正熙帝一锤定音。
直接下令将知府一家判斩首,连妇女幼儿都未放过。
斩首之时,刑场的血流了一地。
而对负责赈灾的三皇子,正熙帝以监督不力罚俸一年,将他革职在家,命其闭门思过半年,还直接收回之前所有的赏赐。
对三皇子的生母宸贵妃,正熙帝也直接冷落。
这起大案就在正熙帝雷厉风行的举措下落下了帷幕,可它带来的余波仍在朝廷内外回荡。
不过,对平民老百姓来说,这些都与他们无关,他们只会兴奋平淡的生活中又多了一条可够饭后谈资的余料。
在事情未波及自家时,京中高门也都乐意当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比如说此时的贺府。
但也不绝对,因为贺府也算此事的获利方。
贺家六爷贺明玄因查案有功,被升为从五品的大理寺正。
他今年才二十有三,却已官居五品,可以称得上一句前途无量。
眼见贺明玄升了官,府内上下自然欢欣沸腾一片,连来来往往的小厮婆子都面带喜庆。
主子们一高兴,往下赏几个钱,得利的便是下人们。
所以他们能不高兴吗!
贺明玄既升了官,其身上的职责也变得重了些,按理说该比往日更忙,但看他每日悠悠闲闲去官署,然后太阳还没落山便早早回了。
这时间不像是工作的,反而像是去度假的。
要说他如今能这么悠闲,皆是因他碰上了一个好上官。
他的上官体恤贺明玄刚刚办了一大案,遂也不给他安排很多的活。
所以贺明玄每天只需完成当天的公务便可早早下衙。
能天天见到儿子,老夫人不禁喜笑颜开,听说晚上睡得也更香了。
不过虽是如此,老夫人心里却有一则心病——那就是自己的六儿如今膝下还没有子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她当然不认为此事之因在自己儿子身上,定是崔氏的子孙运不太高。
但崔氏毕竟是自己亲手选的儿媳,且崔家在京中也是高门,老夫人也不好明面上表露情绪。
如今贺明玄时常在家,老夫人便派人赏了两夫妻一人一碗莲子粥。
此意一看便知。
莲子意为多子多孙,老夫人这是表达自己想抱孙子了。
对母亲的心思,贺明玄笑而不语。
他也略微感觉到母亲和崔氏的急迫,虽他并不在意子嗣之事,但对女人来说,子嗣或是她们的后半生的依仗。
所以尽管心中意愿并不高,他也听从了母亲的意愿。
于是在外人看来,便是贺明玄夫妻俩的关系好上了许多。
这几日贺明玄不仅天天歇在正房,私下里还常常和崔氏玩闹调笑,两人气氛热情似火,有时还将随侍的丫鬟们羞得脸热耳红。
府中下人们也好几次都见到贺明玄陪着崔氏一同在园中散步,两人有说有笑,谈话间温情满满。
于是便有人猜测崔氏不久后定会一举怀上子嗣,到时候嫡长子出来了,崔氏的地位绝对固若金汤。
但也有人反对,说自古以来怀子嗣本就是个看缘分的事,若送子娘娘有空,那自然有子嗣,若送子娘娘忙得顾不着头尾,那自然空欢喜一场......
不过不管怎么说,府里的下人们都看好崔氏。
而这些闲言碎语也传到了夏亦姝的耳朵里。
不过她并不在意,听完一嘴便忘在脑后,就像一阵风刮到眼前,只吹起了她的碎发,风走了,碎发就继续贴在脸颊。
夏亦姝的平静自然令身边的丫鬟感到惊讶,但她们也不敢去问,怕到时候不小心触了霉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