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农业创新董超的土豆大业(1 / 2)
大章以前,种植小麦每亩仅 30 斤的产量,水稻也不过 150 斤\/亩。百姓们常常为口粮发愁,生活过得紧巴巴。
但自从董超大力推广土豆种植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植土豆需起垄,垄高 30 厘米,宽 50 厘米,间距 30 厘米。董超亲自下田示范,挽起衣袖,手持农具,动作娴熟而有力。他边劳作边向身旁的农民讲解:“这垄起得规整,土豆才能长得好,吸收足够的养分和阳光。”
苗穴先用基肥,那是精心调配的火烧草木灰土,蕴含着丰富的肥力。董超仔细地将基肥放入每一个穴中,神情专注而认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育,那埋在土里的土豆开始慢慢生长。出土的土豆形状各异,有的圆润似卵石,有的椭圆像鸡蛋。它们表皮或光滑细腻,或带着些许粗糙的纹理。颜色多为土黄色,带着大地的质朴气息,也有个别泛着淡淡的紫红色,宛如羞涩的少女脸颊。
如今,一亩地的土豆产量可以达到 2000 斤,不但彻底解决了百姓的口粮问题,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农民们有了余粮,纷纷养起了许多鸡鸭鹅,生猪的数量也大大增加。
董超望着绿油油的土豆苗,心中满是期待。此时,董超深知,如此良法,当普及全国。于是,他果断下令成立农林水产大臣,负责在全国范围内示范推广土豆种植。
同时,董超组织了一批推广员,挨家挨户进行宣传。推广员们不辞辛劳,每到一户,都耐心细致地讲解土豆种植的要点和好处。他们尤其强调:“发芽的土豆只能做种子,千万不能吃,那是有毒的。”
在朝堂之上,董超目光坚定,声音洪亮:“今土豆种植之法成效显着,当全国推广,以增粮食产量,保百姓温饱。”众大臣纷纷点头称是。
不仅如此,董超还命令部队开荒生产种植。在军营之中,他对将士们说道:“国之安危,不仅在战场,亦在农田。尔等当为国家节约军费,自给自足。”
将士们响应董超的号召,纷纷拿起农具,在荒地中开垦种植。一时间,田野中处处可见军民共同劳作的身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