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一)(1 / 2)
张鲁,字公祺,祖籍沛国丰县,据传为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的十世孙。此说真伪尚且不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张鲁是五斗米道创教天师,张道陵之孙。因此,当其祖、其父相继去世后,张鲁便继承父祖之志,成为了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
尽管其家族在巴蜀一带已经经营了三世,但却一直到了张鲁的这一代,张家才遇到了贵人,进而从一个零散的民间组织的教主,一跃成为割守一方的诸侯。而这位贵人,就是前益州牧刘焉。
据史书记载,张鲁之母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故而受邀常往来于刘焉的府邸。而张鲁也正是通过他母亲与刘焉家的关系,而得到刘焉的信任。
初平二年,董卓被关中联军逼得迁都长安以避祸。董卓这一迁,汉室权威立刻坠地,早有不臣之心的刘焉,也蠢蠢欲动。他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涨修一并,带兵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并将其击杀。
苏固为张修所杀后,张鲁立刻以张修擅杀朝廷明管的名义,并依靠五斗米道在巴蜀一带的巨大影响力,以及益州牧刘焉的默许,将张修杀死,并吞并了他的兵众,同时截断斜谷道。见益州闹出如此大的动静,位于长安的汉庭自然不可能不闻不问,于是汉庭向益州派出了使者,但怎知,使者刚到汉中,便被张鲁依照刘焉的授意所杀。
刘焉能够默许张鲁对汉中的独占,是因为刘焉的年代,汉庭余威犹存,而且汉庭就近在长安,故而他需要一个人,来作为益州的屏障,以抵御汉庭的直接责难或是攻击。
但形势,在兴平元年,刘璋接替病逝的刘焉,成为益州牧之后,又悄然发生了改变。当时,一方面,董卓已死,关东群雄争立,关中则正经历李傕、郭汜之祸,谁也无暇西取益州。另一方面,刘璋年少气盛,这年轻人嘛,总是会不知天高地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因此刘璋一继位,便想收了张鲁的兵权,进而由自己直接掌控汉中。
对于刘璋的要求,张鲁是自然不会同意的。但怎知,张鲁的拒绝却惹怒了刘璋,刘璋一怒之下,尽杀张鲁母及其家室。然后,刘璋又遣其将庞羲等人攻张鲁,却多次为张鲁所破。
见正面战场接连失利,刘璋便打算出奇制胜,他命庞羲为巴郡太守,统辖张鲁所部的编成地——巴郡,准备以张鲁部的家眷为威胁,以瓦解张鲁部的军心。但怎知,庞义却不是张鲁的对手,反被张鲁所破。就连巴郡,都被张鲁给占了去。
占领了巴郡之后,张鲁便在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据史料记载,张鲁在汉中,因袭张修教法,并“增饰之”。自称“师君”。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称“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继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
而在这群雄蜂起的东汉末年,张鲁治下的汉中,可谓是一片宝地,因为它是这方圆千里之内的,唯一没有战火的乐土。故而,光是从子午谷逃入汉中的关西民众,就有数万户之多。
由于张鲁以宽惠治民,因而张鲁不仅获得汉中百姓的拥戴,更得到了巴夷少数民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的支持。
正是由于张鲁在汉中的影响力之广,根基之深。所以,即使枭雄如刘备,也不得不在攻略汉中的问题上,思虑再三,并为此准备了整整三年,方才拍板定下攻略汉中的计策。
刘备知道,汉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无论是从北面的关中,还是从南面的益州进入汉中,都要翻山越岭,因此想要强攻素得民心的张鲁,不是说没有取胜的可能,而是即便能取胜,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而且,刘备想要的,是一个完好的汉中,一个可以无需休养,便能作为大军北伐的后勤基地的汉中。而不是一个饱经战火蹂躏,士民逃亡殆尽的荒芜汉中。
所以,刘备在建安十三年秋,便派别部司马庞统,参左将军军事周不疑两人为使者,拜访张鲁,以求劝服张鲁归降。
刘备使者的到来,立刻在张鲁的军帐之中,引起了一场巨大的争议。原来,张鲁的部属们,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是认为凭借汉中之险,民心之附,足以南拒刘备,北挡梁祯。故而张鲁无需向任何人称臣,也可维持现在坐断一方的现状。
第二种则是认为,梁祯势大,又握有汉帝,故而即便要投降,也应当投降梁祯,以便获取高官厚禄不说,也能在丹青上,留下一个好的名声。
第三种的观点,则以第二种截然相反,这类人认为,梁祯现在已经扫平北方,即便降了他,也不会得到重用,而且,梁祯麾下,各派系盘根错节,争斗不止,连荀彧这种名满天下的王佐之才,都被打压得郁郁而终,更何况是压根就不入流的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