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七十九章 时不我待(2 / 2)

加入书签

“只是,这梁贼虽败,但元气未损。近来又闻其大将梁霜,率九军三万余众,屯雒阳,意在关中。备观这关中群凶,不过一群有勇无谋之辈。”刘备边说,边将宽大的手掌按在舆图中的关中地区上,“若是让梁贼夺了关中。张鲁必降,若是失了汉中,则益州无险可守矣。”

刘备面前,坐着他的两位谋士,一是最受他信任的法正,二是他最看好的神童周不疑。

“张鲁虽鼠辈,但其在汉中,已历三代,民心归附。若是我军强攻,恐难一战而定。”法正是益州人,因此对汉中也更为熟悉,“故依正之见,欲取张鲁,必先抚孙权,否则我军难以西进。”

一提到孙权,刘备就顿觉头疼:“孙权虽小,但亦是一时之杰。当如何是好?”

这话,明显是对周不疑说的,因为周不疑是刘表的别驾刘先的外甥,自幼生长在荆州,故而对孙权与荆州之间的恩怨,也是更为清楚。

“江东孙氏,二代三主,自初平年起,便时常侵扰江夏,前后二十余年。由此可见,孙氏对荆州,是志在必得。”周不疑将一只兵俑放在舆图中的扬州上,“如今周瑜军就驻扎在夏口,令有一偏师,驻扎在长沙。此二部,就如牛虻,附之则不去。故不疑以为,我军与孙权之间,必有一战。”

法正一听,右眉毛不禁一挑,因为在他看来,周不疑的想法未免太过激进了一点,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孙刘内讧,受益的人,将既非刘备,亦非孙权,而是一江之隔的梁贼。

“若想北进中原,则必取张鲁。不疑,依你之见,我军能否在稳住孙权的同时,平定张鲁?”

刘备的话,周不疑想了许久,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它不仅关乎到刘备集团内部资源的分配,更涉及对张鲁、孙权乃至梁祯的性格分析,因为这建安年间的棋盘之上,从来就不仅仅只有两个棋手在对弈。

“不知主公可曾读过,鲁肃所作之《榻上策》?”周不疑忽然问了刘备一个问题。

刘备银白相见的眉毛一弯,沉吟片刻,而后点了点头。《踏上对》虽跟《隆中对》一样,分别属于孙刘集团的战略机密。但这种一定要付诸行动的机密,都是藏不住的,因为对手的谋士团也不是等闲之辈,很多时候,他们往往只需要瞄一眼你的人员配置,就可以推断出你的意图来。

而这,也是为什么梁祯方面的贾诩、荀攸、审配等人,都能在尚未知晓《隆中对》的具体内容的时候,就能根据刘备军的动向,像梁祯提出,“守荆夺秦”的策略。

但刘备的谍报工作,显然做得比梁祯要好不少,因为他们不仅探明了《榻上策》的存在,更将大致内容,都打听了出来。

故而到了法正这,甚至连对《榻上策》的评价都出来了:“鲁肃此策,可比诸葛孔明之《隆中对》。”

“若依此策,孙权进可一统天下,退可全据江南益、荆、扬、交四州。再不济,亦能偏安一隅。”法正说着,将一只兵俑放在舆图中的荆州之上,“但无论孙权如何是想,据有荆州,都是重中之重。”

周不疑接过了法正的话茬:“每年七月,水涨之时,舟师朝发江陵,暮可抵居巢。故而若孙权不取荆州,则其坐卧不能安矣。”

“可孙氏将兵,动辄十万,我军总数,亦不过如此,若是开战,即便能胜,亦是元气大伤。”刘备叹道,“在备平定张鲁之前,不能与孙权交恶。”

刘备此言,算是定下了日后的发展方略,那就是先稳孙权,再平汉中,而后是先讨梁贼,还是先平孙权,再依时而定。当然,这只是大的方向,至于细化到怎么安抚孙权,怎么平定张鲁,就要看法正、庞统、诸葛亮、周不疑这几个谋士如何谋划了。

但无论此四人如何想,对刘备而言,趁着梁祯元气大伤之际,一举平定张鲁的时机,都是彻底地错过了,因为他实在是不敢将赌注,押在孙权的人品之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