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帝国之殇(四)(1 / 2)
张温五十来岁,黑黝黝的国字脸上插满了斑白的络腮须,这让他看起来格外狰狞。跟张温共处一帐的,是破虏将军董卓、荡寇将军周慎,张温的参军陶谦三人。
“陛下传旨,令我军火速出击,务必在年底之前,剿灭边章、北宫伯玉等乱众。诸位对此有何良策?”
董卓是在凉州起家的,对羌人事务也十分熟悉,因此应该是由他来开头的。然而,张温素来瞧不起董卓,再加上董卓刚打了败仗,威望全失,因此张温刻意将董卓的坐席安排陶谦之后。董卓在军中多年,怎么能不知张温的小九九?因此也来了气,张温的话就全当没听见。
“将军,叛军虽有十三万,但皆是乌合之众,我军只需集结精锐,给边章、北宫伯玉所部以重创,余者自会溃散。”周慎从来没有来过凉州,连羌人的样子都没见过,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大帐中高谈阔论。
“哼”董卓脑袋一偏,甩头看向帐外。
张温摸了摸颚下的虎须,甚是高兴地点点头:“周将军所言有理,不知可有具体计策?”
“陇山虽险,但连通山阴、山阳之路却有四条,而这四条路翻过陇山后,都汇聚于街亭,街亭是一座坚城,故某之计,可派一支精兵,伐竹开道,翻过陇山,然后出其不意地攻下街亭。街亭一得,便如同在陇山上安了一道铁门,十三万叛军,尽入笼中矣。”
张温一听,乐了:“哈哈哈,不知将军此计,需用多少兵马,来夺街亭?”
周慎见张温赏识自己的计策,宽大的右掌一拍胸口:“回将军,昔年来节侯只用两千精兵便可据守略阳四月。今日,某也只需三千兵马,便可将叛军尽数困于陇山之中。”
“哈哈哈哈!善!那不知,何人能担此大任?”
周慎双手一拱:“回将军,某帐下有一虎士,姓孙名坚字文台,其人相貌英伟,神勇过人。去攻南阳黄巾于宛城,文台乃先登之士。若有此虎士领军,大事毕竟可成。”
“好!赐孙坚酒肉,着令其就按周将军计行事。”
坐在周慎之后的陶谦直到此时才有机会插上一句话:“两位将军,凉州之乱非比黄巾,董将军久在凉州,熟知羌人之事,是否应该询问一下他的意见再作决定呢?”
董卓左耳朵一转,对着陶谦露出善意一笑。
“也好。”张温不耐烦地瞄了董卓一眼,“董卓,对周将军的方案,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董卓一听,笑容立刻僵在脸上,因为张温的语气,一听就知是十分不悦,而且他问的是“补充”而不是“怎么看”,也就是说自己若进言说此计不可行,张温也是绝对不会采纳的。
“张将军,周将军。”董卓对着两人一揖,“边章、北宫伯玉主力约有三万余众,且多为善战之士,街亭城破落已久,人若去少了,恐难坚守。”
“董将军无数多虑,孙坚有万夫不当之勇,所部皆善战之士,足够守住街亭了。”周慎听见董卓的言语之中有不赞同的意思,字里行间,也不免多了几分责备之意。
“董卓,周将军此计自有他的道理。你还有什么别的要补充的吗?”
“回将军,没有了。”
张温很是满意,当即就签发军令,密遣孙坚率三千精兵伐竹开道,绕过陇山上的要塞,一如两百年前的来歙一样,突然出现在街亭城下,并连夜斩将夺城。
官军占领街亭(新末时的略阳)的消息,立刻被送到了位于天水的边章大营,边章一听,额头上立刻布满了密织织的汗珠,其他人的脸上,也立刻露出忧虑的神色,事关十三万大军聚在陇山已经两月多了,就算陇山再大也快被吃空了,此时官军又忽然夺了街亭,众人当然惊慌失措了。
就在众人都手足无措时,韩遂却忽然放声大笑:“哈哈哈,此乃天赐良机也。”
“此话何意啊?”边章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眼金金地看着韩遂。
韩遂慢条斯理地来到边章的座位旁,手指“咚”地钉在舆图的一角,众人急忙低头一看,只见韩遂所点着的,不偏不离,正是雍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