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章 基地危险,袁崇焕被下狱!!(1 / 2)

加入书签

衣服也不像之前,只能生产粗布麻衣,二级作坊的衣服颜色多,种类繁多,还能有一定新潮。

军营包含营房、食堂、仓库(军备)、校场、防御设施,一个军营可练二千五百战兵,相当于一个满编团。

李弘毅选出四千农民,与原先六百战士共一千人,设为一团,团长为宋五。

一团满编一千人,包含长矛兵两百、盾牌兵三百、普通战兵四百、轻骑兵一百。

长矛兵和轻骑兵之所以数量这么少,因为养一个骑兵,人吃马嚼,花费是普通战兵十倍,长矛兵五倍。

商人出现,使集市出现了货币,即代表着基地中心有了金融系统。

哪怕是最简单的金融流通,对基地中心也是巨大的发展。

一团武器精良,士兵勇猛,宋五稍加训练就是精锐,至少打军饷不足、吃不饱饭的明兵绰绰有余。

哪怕在岛上,李弘毅有这支军队,自保也够了。

西班牙人如今武器确实比一团先进,但人数太少,只要选好地点打一场埋伏,以逸待劳,获胜不难。

至于土人,就更不用说了,对一团威胁忽略不计。

宋五连夜到军营,开始训练,武器厂开工,生产甲胄、刀刃、盾牌、长矛。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年代,若没有足够武力,有再多财富,也不过是待宰肥猪。

李弘毅身在殖民地上,危险性更添三分,一旦暴露,以西班牙人的贪婪残暴,基地中心会一无所有。

有了军队后,基地中心再次扩大,出海打鱼、垦荒、生产农民,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不久后,当基地人口达到两万,李弘毅再次扩兵一个团,分别是一团宋五、二团赵四。

就在李弘毅准备规划基地中心时,外面出现了变故,消息泄露出去了。

大明,皇宫。

稍显稚嫩,穿着龙袍,年轻的崇祯正愁眉苦脸,全然没有初登皇位,意气风发的模样。

崇祯与天启乃是兄弟,两兄弟关系极好。

天启二年被封为信王,按照大明制,藩王成年,外地就藩。

因此,无权无势的信王府只有一些老太监,根本没人巴结。

好在天启皇帝多次赏赐,崇祯日子过得还不错。

本以为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谁想事情来得猝不及防,年纪轻轻,身强力壮的天启帝,竟然因一次落水,渐渐病死!

然后,“皇位”这天大馅饼竟然砸在信王头上,登基为帝,年号崇祯!

事情太突然,以至于崇祯还没反应过来,初临帝位,自然雄心万丈,英姿勃发。

崇祯因信王期间,屡次见到阉党残害“仁人志士”,东林党等忠臣。

崇祯深恶厌绝,对阉党极其痛恨,不管是阉党“五虎五彪”,还是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都是崇祯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

崇祯上台,不负东林党期望,对阉党进行铁血打击,抄家的抄家,下狱的下狱。

崇祯元年,崇祯不顾“九千岁”魏忠贤哀求服软,悍然以十大罪拿下魏忠贤,将其发配孝陵。

最终,魏忠贤因得罪人太多,半路而死。

“五虎五彪”更是死的死,抄的抄,不到短短半年,朝廷众正盈朝,一副欣欣向荣的场面。

崇祯更是被满朝文武称为“千古圣君,堪比尧舜!”

崇祯激动了,他实现了皇兄临终前所托,“吾弟必为尧舜”!!

大明中兴在即,崇祯兴奋不已。

还没高兴多久,大明就给初出茅庐的崇祯当头一棒!

山陕大旱,赤壁千里,岁大饥、人相食、夫鬻其妻、子烹其父,百里无鸡鸣,饿殍千里,白骨遍地……

整个山陕,沦为了人间地狱!

朝廷钱粮不足,没有抚恤,辽东鞑子崛起,时常劫掠边关,以至于不得不加征“三饷”!

三饷即辽饷、剿饷和练饷!

此时,对百姓来说,反叛是死,不反抗还是死!

那就反了吧!

去他娘的皇帝!

去特么的大明!

朝廷既然不给老子活路,何不杀官造反,杀进京城,夺了崇祯狗皇帝鸟位,让老子坐江山,当皇帝!!

于是,无数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起义,山陕各地出现无数大寇,劫掠乡里!

山陕局势一触即发,即将大乱!

崇祯急忙派兵剿匪,可是叛贼就跟野草一样,越剿越多,根本剿不完!

与此同时,鞑子见大明衰弱,越发猖狂,今夏竟杀入北直隶,劫掠京师,威逼京城!

令崇祯震惊的是,鞑子都打到京城了,京营官兵竟不敢御敌,兵部尚书借兵请辞,使朝廷颜面无存,大失所望。

此刻,鞑子刚劫掠京师离去,崇祯愤怒又颓然,一股无力感油然而生。

崇祯问道:“大伴,鞑子退去了吗?”

“回皇爷,鞑子三日前就离去,京城安全了!”王承恩恭敬道。

作为信王府老人,亦是崇祯心腹,王承恩知道,此时万万不能多言!

崇祯突然幽幽道:“大伴,你说袁崇焕勾结建奴,是真是假?”

“陛下?!”王承恩吓一跳,君臣相疑乃是大忌,更何况袁崇焕乃是前方领兵大将。

袁崇焕,明末名将,崇祯元年提出“五年平辽”战略,崇祯大喜,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崇祯到达辽东,手下杀掉东江镇大将毛文龙,同时整顿军务,初期取得一定成绩。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崇祯二年,也就是今年夏秋,鞑子突然越过蒙古,从喜峰口入关,进入京师,大肆劫掠。

崇祯一日三惊,同时京城传出流言,再加上监军告状,声称袁崇焕与建奴有勾结,故意放鞑子入京师,肆意劫掠。

这样的事情,王承恩可不想掺和!

哪怕王承恩自诩是崇祯最信任的人,也担待不起。

王承恩瑟瑟发抖道:“回皇爷!奴婢乃是太监,不能辨别此事真假!”

“哼!”崇祯愤怒道:“你当然不知道,袁崇焕密信建奴,若非杨监军昏迷,无意间听到消息,朕还被瞒在鼓里!”

“陛下!!”王承恩吓得面如土色,满脸骇然,皇上这是对袁崇焕起了杀心!

他不知道袁崇焕是否勾结建奴,但却知道,朝局动荡,没有证据,无故冤杀大将,乃亡国之兆!

可惜王承恩不能阻止,归根结底他是太监,一身荣辱系于皇帝信任。

一旦皇帝不信任,就啥也不是!

王承恩只能眼睁睁看着崇祯,希望他能理智一点,可惜让他失望了。

只见崇祯愤怒道:“来人,把袁崇焕打入诏狱,严加审问!”

袁府。

袁崇焕阴着脸,看着闯入进来的锦衣卫,他没想到自己呕心沥血杀寇,有一天会被锦衣卫抄家。

他想到崇祯元年,给皇上提议,五年平辽。

袁崇焕到达辽东,先杀毛文龙,再整肃军纪,使明军战斗力大涨,几度打得皇太极败退。

别管袁崇焕杀毛文龙的恶劣影响,至少他在辽东两年,对大明是有功的。

若非袁崇焕几次逼退鞑子,皇太极实力还会更强。

这次战斗,袁崇焕唯一没算准,鞑子竟然越过蒙古,从喜峰口入关,劫掠京师。

对大明来说,你之前有多少功劳不重要,一次大过,就可以抄家灭族。

袁崇焕因救援不及时,又有流言传遍京城,声称袁崇焕与后金鞑子有勾结,才让鞑子来到京师猖獗。

这些流言,袁崇焕没法辩解。

一来,京师被劫掠,死伤无数百姓,皇帝受惊,必须要找个人背锅,让崇祯和百姓发泄怨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