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流放海外(2 / 2)
“等,等一下。”
赵有福虽然有些底气不足,但还是翻出一本书。
书名《三国演义》
这个时候,拿出话本来干什么,折可适有气,但忍了。毕竟赵有福此时是拿着官家的佩剑,还有诏书来的,惹不起。
赵有福快速的翻翻:“看这一段,我看了很有趣,诸葛亮骗司马懿,让司马懿去截他的粮道,然后设下埋伏。咱家是说,咱不是抢了西夏军的粮草,设个局让他们往回抢,难道不是一计?”
计?
折可适抢过赵有福正读的书,认真一翻。
他悟了。
赵有福懂什么计,这是计中计,依旧包围夏州,但让西夏人感觉这是计,再引诱西夏人来夺粮,那么就可以找一个更完美的地方,给西夏人设下大埋伏,若是往西呢,借助种师道与河湟的兵马。
击鼓、聚将!
折可适这一计,可以算是千里之计。
夏州在延州的北边,约三百里。
灵州在西北,约四百里。
主战场,他却选在石堡往南,庆州往北的一处,不在西夏,则是在边境线以南五十里。距离延州,也就是再往西约四百里。
这一片连起来,就是千里之地。
需要调动的兵马,至少二十万,而且需要西军主力不低于五万战兵前来相助,才有把握消灭来夺粮的西夏军。
这里距离西夏应理州,以及西夏军主力,也就是往南三百里。
西夏人肯定会上勾。
就这样,折可适从赵有福手中,借来了全部的《三国演义》眼下印刷品,只到白帝城。不过对于折可适来说,够了。
他把这书,当成一部兵书来读。
本就是名将。
看这书,别有滋味。
这不是普通话本。
再说汴京城。
辽国的使节到了,还带着西夏的使节。
大宋太常寺依礼迎接。
赵佶呢。
在太常寺迎接辽国与西夏的使节之时,正在桃源阁听戏。
这是来自江南的戏。
对于赵佶而言,是新鲜的玩意,此时暂被命名为南戏,与原先汴京城的杂剧而言,有些不同,虽然有些唱的内容赵佶是江南一带的方言,赵佶只是勉强能听懂,却因为这是全新的模式,也是感觉很有趣的。
至于宗室流了多少血。
赵佶手边连个数字都没有。
宫里的太监没人上报,朝堂之上无人提及,赵佶唯一知道的就是,那些敢于窥视自己皇位的亲戚,已经被解决了。
他又可以开心的玩了。
梁莘,此时在码头上,为章惇送行。
章惇,因为当年与朱太妃那一封秘约,被贬流放海外。
而简王,赵佶则非常宽宏大量的,只是训斥几句,然后命其安居于家中,朱太妃嘛,搬到宫中偏僻一点的地方,只配了一个老嬷嬷,以及两个曾经朱太妃入宫时从家中带来的老宫女。
白谔,升为宫中大总管,主管宫中一切大小事务。
码头上,章惇一脸的凝重。
他想劝梁莘几句,却看着梁莘和自己四子章援聊的那么投入,也打消了劝的念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