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三章 大撤退、大捷(1 / 2)

加入书签

大场丢失全线撼动,塞克特防线实际上已被突破。第三战区只得作出放弃北站--江湾阵地之举。中央军部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左翼军也奉命转移,至10月28日,国军队退入浏河、沈家桥、朝王庙、徐家行、广福、陈家行、江桥、北新泾至梵王渡一线的第二期既设防御阵地,新防线长达35公里。

淞沪会战进入10月底和11月初,国军虽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但仍控制上海,这无疑是与鬼子当初的判断和盘算背道而驰的。

鬼子统帅部决定将战略重点转向华中、华东。为此,决定成立华中方面军,倭军统帅部还于10月20日下令从华北和国内抽调第6、第18、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2],独立山炮第2团,野战重炮第6旅,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组成第10军,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准备实施登陆作战以打开局面。同时命将在华北的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转隶上嗨派遣军序列,淞沪前线日军兵力至此增至27万人。

其中包括陆军9个师团另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

在11月2号王之淮的消息传来,鬼子将于5好凌晨登陆,蒋委员长坐不住了,现在已经不能对九国调停抱有任何幻想了。

必须开始考虑撤退了,不然一旦十万鬼子从金山卫登陆,经奉贤,闵行一路攻击市区,整个淞沪战场的60万国军将陷入包围的境地。

于是蒋委员长紧急给顾祝同让他赶快安排部队开始后撤,已经得到确切消息鬼子新组建的第十军,将于5号凌晨在金山登陆。

顾祝同得到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现在60万国军将士与20多万鬼子搅在一起,说撤退就撤退哪有那么容易。

自己早就劝过校长,淞沪差不多早可以撤退了,可是校长不听,非要继续打下去,还寄希望于九国调停,调停有用就不会发生战争了。

没有办法,既然老头子下令,只能安排开始撤退。

同时命令陶广第62师注意侦查金山卫海面的情况,同时又令右翼军的东北军吴克仁第67军前往增援。

又命令右翼刘建绪的第十集团军,左翼罗卓英的第十五集团军,中路廖磊指挥的二十一集团军开始有序后撤。

张治中的第九集团军留下两个师牵制敌人,其他等二十一集团军撤退后,亦开始有序后撤。

同时右翼张发奎第八集团军也留下部分部队守卫,其他待有军退后有序后撤。

左翼薛岳的十九集团军做为后撤战略支撑,发动进攻拖住敌人,让敌人无法预知我军意图,待友军撤退后,沿长江沿线滩涂地撤退,以避开鬼子机械化战车部队的追击。

而在另一个战场,八路军却打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胜仗。

鬼子在发动七七事变后,迅速占领平津地区,然后未做任何休整,又开始进攻山西。

八月红军全部改编完成,改编完成后的八路军共8个师(国府只承认三个师即115师120师,129师),4个独立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