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章 柴宁上洛(1 / 2)

加入书签

对于柴磬之死,朝廷方面没有过多的责罚,反而是要李峰撤兵,不但撤出西京,还要离开雍州,委派的官员已经赴任的路上,同时益州、并州两边也想来分一杯羹,趁事情未落定之前,先捞一把好处,分别陈兵于交界。

李峰可不会惯着这些人,好不容易吃下去的肥肉哪能说吐就吐出来,于是,先一步派徐荣进驻潼关,然后命程昱、高顺二人领兵去监视益州兵马,西京则是派鲁肃留守,自己则点齐兵马去会一会并州,双方于羌胡地区的洛水附近对峙。

不过,并州兵马非常精明,似乎是故意引李峰出来,一见到李峰的大旗,便立刻撤军,逃得无影无踪,这时,李峰发现是中计。

等他回到西京后,一直被他关押的秦王柴静差点让人救走,幸好鲁肃警惕,不但将柴静保护得严严实实,还抓了不少贼人,不然没了柴静这面大旗,李峰可就说不过去了,经过审问,根据所有的口供,都表明这班人都来自京师。

但李峰咽不下这口气,来往不礼,非礼也,如今的他今非昔比,可不是再被人轻易拿捏,李峰打算以秦王柴静的名义打出清君侧的号召,发兵京师,独掌大权。

李峰的建议令手下分成三派,一边说审配、逢纪为首,他们认为此刻应当按兵不动,坐等时机,借以“广积粮,缓称王”来说服李峰;另一派是李儒、陈宫他们,他们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该趁各州还没反过来,抢先占领京师,佔住大义,挟天子以令诸侯,行宏图霸业;最后一派是鲁肃,上兵伐谋,应先外交盟友,对内施以仁政,收服民心,方可行霸业。

李峰听了三个建议,其中审配与鲁肃差不多,不建议现在做出头鸟,而李儒他们比较激进,不顾领内的生产,将来遇到阻碍,后果很严重。

不过,很快有人先李峰一步,赵王柴彦昭告天下,并州军起兵响应,准备上洛,清君侧,锄奸臣,同时柴彦也给四方诸侯去信,共邀起事。

燕王柴宁随后响应,同时还派人送信给柴静,希望他一同共商大计,只是柴宁这信落到李峰手里,最后李峰没有回复,还是打算静观其变,选择鲁肃的建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