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七章 饺子(1 / 2)

加入书签

厨房里面用来蒸馒头的大锅倒了满满的一大锅开水,水开了之后,那一个一个跟小元宝一样的水饺就被下到水里。

一连下了几大锅,下好了之后,许棣就带着人,去庄子附近一个村子里面。

这个村子里面很多人家都是租种的这个庄子里的田地,现在是许家的佃农了,盖庄子的时候村里很多人都过来帮忙,出了每个人一日几文钱的工钱,许棣让人安排了饭食,凡是过来干活的,包了午饭晚饭两顿饭,后面自己这边有什么事情村里人都是很热心的过来帮忙。

许棣带着人,用几个大食盒盛了刚出锅的水饺,面粉特有的香味,再加上猪肉馅的香味,一进村就惹得村里的几个小孩子跟在许棣他们的身后。

村里人看到许棣,赶紧去找了村里的里正过来,急匆匆的过来,问道:“小东家,您过来这是有什么事情吗?”

里正是个五十多岁的人了,成日里操劳地里的事情,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很多。

许棣赶紧行了一个礼,说:“张里正,这是用我们去年种的冬小麦磨得面粉包的水饺,我娘亲今天 过来,正好从地里挖了不少的荠菜,就想着包点水饺,让大家尝一尝这冬小麦的味道。”

里正听了,赶紧道谢,许棣把饺子都给了里正之后就带着人赶紧往回走,已经是正午时分了,肚子饿的咕咕叫,一想那香喷喷的荠菜馅的饺子,肚子里更加的饿了,至于留下来的饺子怎么分,就是里正的事情了,许棣可是知道,这个叫做张家村的里正还算是个公道人。

庄子附近的这个小小的村子,叫做张家村,村里的人家都姓张,据说是早些年从外地逃难过来的一个小家族,后来就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几十年过去了,倒是发展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因为祖先是一个家族的人,村里人都是沾亲带故的,有什么事情都是商量着来,村里人都很团结。

许棣回去,埋头吃了一大碗的水饺,这才算是觉得活了过来。

张兆慈可没有舍得先吃,就在这边等着许棣回来呢,许棣回来了这才跟着一起吃,看许棣吃点开心,说:“待会走的时候咱们带着一些荠菜回去,明早我给你包荠菜馅的馄饨。”

许棣说:“那感情好,娘亲的手艺我还是很期待的。”

张兆慈叹了口气,说:“就是你爹这次没有跟着来,这热乎乎的水饺他没有捞着

尝一尝呢。”

许栀听了,端着自己的碗,说:“娘亲,我不吃了,把我这些给爹爹带回去吃好不好?”

张兆慈笑着摸了摸许栀的脑袋,说:“用不着,咱们晚上再给你爹爹包就好啊,小九趁热快些吃吧。”

许栀听了,这才放心的开始吃起来,许栀觉得这是她吃到的最好吃的水饺。

原来在侯府,也就是春节的时候大厨房能给送过来几个水饺,送到自己院子里面的水饺,已经都冷了,而且馅也必是什么好吃的馅,哪里像现在这荠菜猪肉馅的啊,味道鲜美,吃一个恨不能把舌头一起吞下肚去。

吃过午饭之后,又在后院里稍微的歇了歇,张兆慈就带着回了城里。

张兆慈他们回去了,但是留在张家庄的水饺却在村子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里正就在村里的打谷场上把全村人召集起来,看到那几个大食盒里面包花花的水饺,大家眼睛都直了。

里正说:“老少爷们们,这是咱们少东家刚才给送过来的,说是他们家去年种出来的冬小麦磨出来的面粉包的水饺,今天包了荠菜的水饺,特意送过来让咱们尝一尝,咱们大家伙都过来尝一尝吧。”

有人就说:“里正叔,是不是就是东家地里那些麦子啊?还真是神奇呢,大冬天的麦子种在地里都没有冻死,咱们这里冬天可是冰冻三尺呢。”

又有人说:“谁说不是呢,听说这白面价格可不低呢,咱们谁家吃过这么白这么细的面粉呀。”

里正说:“好了好了,那咱们就分一分,咱们这百十来口子人,我数了数,过了六十岁的老人一人分两个,六岁以下的孩子一人分两个,剩下的一人分一个,咱们就是尝尝味道。”

大家都知道大米白面贵,好些人甚至是第一次尝到这样细腻的白面包出来的水饺。

村里老老少少的百十来口子人,一人捧着一个水饺,轻轻的咬了一口,就被嘴里那喷香的小麦粉特有的香味征服了。

有人喊道:“里正叔,咱们冬天也种这个小麦吧,您去跟少东家说一说,咱们村里佃了他们家那么多的地,他还能不好好的教教咱们怎么种吗?”

里正已经把分给自己的那个水饺吃完了,说实话,水饺的味道真好,荠菜鲜嫩,剁成肉泥的猪肉香滑,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调的馅,吃起来味道真的是好得不得了。

最重要的是这个面粉的味道,里正可是曾经跟着

走出过这个地方的人,他曾经在外面吃过用面粉蒸的大馒头,那清甜的香味让他一下子就记住了几十年,但是那是在大南边,自家这边冬天那么冷, 真没想到小麦秋天种下来过了一个冬天还能活着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