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嬴政也不禁赞叹荇的干练(1 / 2)
已经有了科举制的朝代,出题人们见得后世学子们的对谈后置之一笑。
出题人笑着叹了口气,目光惫懒而戏谑:又一个寄希望于押题的~
虽说只是府试,但要是什么都能让那帮娃娃押中,他们还不如趁早告老还乡呢,至少还能留得个清名。
而暂时还没有科举制的时空则非如此,上古遗风还在影响着他们,他们更侧重的还是内核与临场发挥的能力。
首先是确定我真的有什么,其次便是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寻找自己的伯乐。
便如战国之时的名士一般。
?没有和谐,何来复兴
∴毕竟,家和万事兴!
∴高铁很快,承载着复兴之梦;火车很慢,承载着万家灯火。
南北朝时期,一个隐户居民将自己摆作一个大字摊在一块大石头上。
“家和万事兴啊……”
按照天幕所说的历史走向,他们如今距离乱世终结还有的一百多年。
至于当下,无论是想要“和”,亦或是想要“兴”,都是在痴人说梦。
赵宋,赵匡胤时期。
赵匡胤望着天上的“家和万世兴”,近乎怔愣,随即又捋了捋胡须。
“果然还是需得内部和谐……”
呢喃着,他此刻的脑海中除了那些一直在溯源的关键词,便是他那好弟弟,以及一些好兄弟不太中看的嘴脸。
他蓦地想起了他偶然追溯到的一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还是他那好弟弟说的。
所以,原他是这么死的啊。
好得很!冷冷地嗤了一声,赵匡胤的目光陡然犀利。
诸位不想和谐是吧?那他赵匡胤就和谐了诸位!
唐朝,贞观五年时空。
这个时期的李世民,也正跟他的一众心腹们商量着“驭戎之策”。
在天幕那些短平快的信息轰炸之下,尽管艰难,但大唐君臣还是商量出了一个大致的对策。
正如曾向他上书的李大亮所说,怀柔远人之事是决计不能再做了。
招抚了他们,他们最后却还是要搅乱大唐,如此看来,那些给戎狄的优惠政策当真是给了也白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