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来得真快(3)(1 / 2)
伍子胥去世两年后,鲁哀公、晋定公、周王室的单平公与吴王夫差在黄池会盟。
为了方便出行,吴王夫差特命人延长邗沟,通沂水、济水,为将来更频繁的参与中原事务扫清地理上的障碍。
此时,距离晋景公派申公巫臣带人带兵器开化吴国已经过去一百又两年。一百年前,晋国对吴国的扶持目的在于——在楚国东面插上一把尖刀,分散楚国与晋国争霸的精力。一百年后,晋楚的霸业纠葛早已烟消云散,小弟一跃成为中原霸业的第一把交椅,欲与大哥平分秋色。
历史的无常令人眼花缭乱。曾经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而今却是昔日手下败将殖民地的小跟班,谁能想得到?对照一看,晋国带着鲁国称吴国大哥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此一时彼一时,风水轮流转,不尴尬。
幸好,老大哥的面子,最后关头保住了。原因是——越国终于不负伍子胥的期望,悍然发动对吴国的偷袭。
先是齐国,现在是晋国。吴王的野心若能在晋国身上得到施展,可说是逞了威名,了无遗憾。距离巅峰仅一步之遥,越国却已按捺不住。
吴王夫差前脚刚踏上与晋国会盟的土地,越王勾践便率众直奔吴国。要说吴国,当然不可能毫无防备。按照惯例,国王外出,太子监国,并伴有足够的兵力留守。
前方传来军情,越王引兵前来,吴国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大夫寿於姚隔水相望,商量对策。
距离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到吴国为奴已经过去十年有余,归国后的越王一直捏着鼻子做人,对吴王夫差更是奴颜婢膝及尽谄媚伏低之能事。
万万没想到,吴国在霸业征途正火力全开顺风顺水之际,这个昔日的恭顺仆从突然面目狰狞兵戈相见,这是一众高高在上的吴国王子王孙始料不及的。手下败将竟想趁国王不在逆风翻盘?简直是痴心妄想!
王孙弥庸率先发难,一马当先,直指越兵。
为何如此冲动?
只因越军发动突袭,兵分两路,分别由大夫畴无馀、讴阳引兵从南面抵吴,形成合围。驻守城郊的吴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兵折将,落荒而逃。
吴军丢失的最重要的一面旗帜是王孙弥庸的父亲的帅旗。旗帜丢失非同小可,尤其是主帅之旗,事关面子尊严,更甚者影响军队士气。
待到吴国一众王公大夫反应过来时,越军竟把缴获的吴国旗帜立在阵前,耀武扬威,招摇作势。此举无疑是当着众人的面羞辱王孙弥庸,这口气怎么能忍?
众人都在喊打喊杀时,惟一残存理性的是太子友。毕竟是王储,沉稳持重些。越军来得突然,却没有占到大的便宜。经过一番审时夺势,太子友认为,按兵不动为上。
因为直到此时,经过多轮探子的刺探,都没有看到越王勾践的旗号,这让太子友十分不安。万一大军压上,越国的重兵在后,前后夹击,吴军再骁勇也难逃出升天。为今之计,先稳住己方的阵脚,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为此,太子友对两名好战分子王子地、王孙弥庸发出警告——绝不可轻易出战,事关战事得失,务必慎之又慎。
岂料,太子的三令五申被无视,王子地、王孙弥庸及其党羽幕僚仍被故意挑衅的越军挑动起来,兴兵应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