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章 一波再起(2)(2 / 2)

加入书签

“此话怎讲?”赵鞅挑眉。

“宗主和智将军是好友,应该比在下更了解智将军。”周舍问道:“依宗主对智将军的了解,智将军可是行事果决之人?”

“是。”赵鞅毫不犹豫的说道。

“他可曾流露过对伯父一家的感激之情?”周舍想了想,补充道:“智氏差点被废,虽是屠蒯立的大功,可是中行氏也曾出过力。再者,抛开此事,从前智朔、智盈都曾得到中行氏的关照,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似乎——”赵鞅努力回想。

从前鲜少注意这些细节。两个好伙伴,不是忙着驰骋东西,就是玩耍游乐,切磋技艺。这几年,彼此遭遇都有些不幸,于是又多了几次秉烛夜谈。除此之外,他没怎么留意智跞对他人的评价。

“宗主迟疑了,可见很少提及。”周舍语气肯定。

赵鞅不出声,即是默认周舍的推断是合理的。如果智跞真有感激在怀,不用形之于口,身为好友,赵鞅岂会一点也感受不到?朝夕相处的好友,对方的喜恶爱恨,应该明了于心,纵然是有天大的隐秘,也能窥见一斑。

“智跞不提,可见他的怨恨非常之深。”

经周舍提醒,赵鞅才惊觉事实原来如此。这让他很不舒服,仿佛突然得知自己的好朋友竟是个心胸狭隘之人,自己却一直被蒙在鼓里,像是被他故意欺骗似的。

“宗主不必觉得意外。”周舍何等聪明,岂会察觉不到赵鞅的低落?他安慰道:“智将军并非刻意隐瞒,只是许多事情,就算对好朋友也不好大方说出口。”

“智跞没有欺骗我,他也曾流露过几分,只是我没当回事。”赵鞅选择相信自己的好友。“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我会试图遗忘。”

这是赵鞅的真情流露,也是他把周舍当成心腹的标志。

董安于已经赴任,据来信所说,正在熟悉地方人事,风俗民情,准备开荒采掘,农耕渔猎。除了说他在彼处的情形之外,他还问起了赵鞅的近况。

赵鞅跟他提起周王室的内乱,说到智跞和籍谈去往平乱。董安于回信,提醒赵鞅要多多与尹铎、周舍交流所有重大事件的看法,哪怕他并未亲身参与,拿来说道也会有所裨益。

临行前,董安于反复说过这样的话,赵鞅早已默念在心。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赵鞅对周舍慢慢有所了解。

其人耿介,时常一针见血,时常令赵鞅面子上挂不住,难免不悦。可是赵鞅毕竟是赵成的儿子,董安于的关门弟子,虚荣心没有淹没他的理性。他没有当场发作,待冷静下来,仔细琢磨,结果证明,几乎每一次,周舍都是对的。

所以,董安于走后,周舍迅速成为赵鞅最为倚重的谋臣。

“宗主所为,乃是寻常人的做法,不失为自我保护之道。”沉默片刻,周舍说道。

赵家的过往,周舍一清二楚。手足相残曾令赵家陷入万劫不复,赵鞅虽未亲历,听爷爷和父亲的转述,应该仍是心有余悸。

赵鞅还年轻,朋友在他心目中地位很高,他对人性有善良的祈愿,只想一切太平。他害怕纷争,讨厌争执,虽然有些一厢情愿,却是本性善良使然。

“爹在世时,曾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赵鞅陷入回忆,“孩童都天真单纯,并依此为人喜爱疼惜,可是,待他长大成人,这些就会成为他的致命弱点,被人利用。”

“宗主不必如此悲观。”周舍宽慰道:“为了不被人利用,早早变成面目可憎,阴险歹毒,也非幸事。顺其自然,因时而变,才是人生乐事。”

“依你说,我该如何面对智氏和中行氏的矛盾?”赵鞅似乎颇为苦恼。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