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止观初成(2 / 2)
所以给别人说法是很难的,不指点吧,他不知道,指点吧,他老是盯着你的手指头看。你跟他说止观,他观成了止,止成了观。所以干脆说一句:信则有,不信则无。因为说破了反而没用了,就让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了事,他念多了,也就止了。当然,念“扫帚”也是一样的。唉,又说破了。
当然,光做到了止,也还是不够的。止是不能断惑的,往往坐成了枯禅,没有智慧产生。而且一般人修止的时候都容易犯困。要破除止的局限,还需要修观。
止是静的功夫,观则是动的功夫。止观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就如一个车子的两个轮子。
观,说白了,就是观想、想象。比如观想丹田有一颗丹、观想莲花、观白骨、观阿弥陀佛庄严法相、观日观火观水观四大。观的时候不能急,要从容地观,用心去“照”,细细地品,小火慢慢地炖。观其实也是另一种静。不是散心,而是专心。守一其实也是一种观,止未修成的时候,其实人都在观,只不过可能是乱观。当观能观到空的时候,其实止也就差不多了。观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想,但又不是不想。是不想而想。一开始是用大脑去想,但是到后来就不需要用大脑想了,是用“心”去“照”。
刚开始修观的时候,二狗总是“拿不起”。观什么,什么就没了,总是观不出个样子来。观了半天,结果观成了止。
有时候,乱绪来了止不住,把止又修成了观。于是二狗干脆就观它,结果一观它反而不见了。
也就是说,二狗有时候想止却得了观,想观却得了止。就像一条泥鳅,你想抓它的头,它从尾巴滑走;你想抓它的尾,它又从头部滑走。
二狗就这样来回地抓,最后,抓累了,干脆算了,不抓了。结果,那泥鳅反而不动了,就躺在他的手里。
观能生智慧神通,但如果不修止,则易偏狂,不得究竟。止能生禅定福德,但如果不修观,则易痴愚,难见真谛。
关于止与观的修习,《道德经》有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为了减少杂念的干扰,止观修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减少身外六尘对人六根的影响。所谓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人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断六根的关键是要正心念。
《西游记》第十四: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其中描写的那六个蟊贼: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指的就是人的六根。孙悟空说:“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这里说的心猿,并不是指人的心脏,而是指我们这具肉体的“主人公”,也就是那个“真我”。
降伏了这六个蟊贼后,在静定之中,人体真炁自然归位,滋养元神。当修行者闭了七窍,闭了六根后,人体的基础代谢值基本上为零,不消耗任何能量。肉体十分健康之人,五脏六腑不需要滋养,这时候自然出现一种气住脉停之象。
李二狗为人敦厚,心地纯朴,修习止观法门具有天生的优势。他足不出户,心无旁骛,潜心习练,几天之后,止观的功夫已渐达初成的境界。
腊月初六,小寒节。
半夜子时,二狗在静定之中,大脑忽然一片空明,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
如果现场有人检测,可以发现,李二狗的呼吸停止了!心跳停止了!脉搏停止了!
经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二狗照见,体内五脏之气皆汇聚于顶,会于泥洹。
“恭喜小友,已证得五气朝元。”临渊祝贺道。
“何谓五气朝元?”
“所谓五气朝元,即: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
二狗会意,忽见五气合一,冲出百会,汇聚为一朵白花开在那顶轮之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