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秦彝并州来援,士诚窥伺九江(1 / 2)
“这个黄巢果然谨慎,看到我军大摆宴席,居然没有偷袭,就这么眼睁睁看着。”
此时此刻,端坐在主位上的秦旭,喝了一杯烈酒,一脸无奈对下方的青年文士,也就是军师戏志才说道。
“将军,这不是在你的意料之中吗,黄巢毕竟是张角的弟子,在黄巾军中也是智者存在,仅次于我那苏兄。”戏志才也是喝了一杯药酒道。
知道戏志才喜欢喝酒,可谓是无酒不欢,王羽就专门弄这种药酒给他,这样,即便是他喝酒,也不会造成什么坏的影响,反而是对身体有好处。
秦旭闻言也是一笑,他确实料到黄巢不会上当,所以才会大肆庆祝一番,也是鼓励青州军民,抗击黄巾的决心。
当然了,如果黄巢趁夜前来袭击,那就更好了,毕竟,秦旭也是安排大将设伏,他凡事都喜欢做两手准备。
…………
“报……”
就在众人觥筹交错之际,一名身穿黑衣的传令兵,迅速跑进大帐之内,焦急的说道:“报,启禀太守,并州传来消息,主公派遣秦彝将军统帅一万骑兵南下,预计很快就到达青州。”
一旁的秦广闻言,当即就站了起来,兴高采烈地说道:“没想到外甥就把大哥派来了,有了这一万骑兵的加入,对付黄巢就更有把握了。”
秦广,秦旭的次子,自然是本土人物了,虽然他的能力比不上大哥秦彝,但差距并不多,而且,秦广的内政水准,要远远在大哥秦彝之上。
可以说,秦广是跟李文忠类似的大将,上马可以治军,下马则可以安民,雁门郡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这个地步,秦广也是占据了很大的功劳。
秦旭一共有着三子,长子则是秦彝,次子秦广,至于三子则是正在驻守雁门的秦川,是三人综合能力最强的。
不仅武艺高强,而是智力和内政也不低,五维属性全部达到了九十以上,乃是一名六边形战士。
堂下诸将一听还有援军,而且领军之人还是大公子秦彝,也是纷纷激动不已,毕竟秦彝的能力,可不在其父之下。
不同于众将的喜气洋洋,端坐在主位上的秦旭,脸上却是没有任何的表情,在战场厮杀多年,不知经历多少尔虞我诈的他,早就已经养成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心境。
况且,如果连他都他,都表露出心中的想法,很容易让手下人产生,轻敌大意的思绪,毕竟,这次来的援军,可是一万骑兵。
“怎么,来了一万援军就高兴这样了,这些日子的憋屈,难道都忘记了,我们的对手,可是那狡诈如狐的黄巢,只要稍有不慎,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因此,我希望诸位都能够保持清醒,不要因为这一万援军,而忘乎所以。”秦旭缓缓说道,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诸将见自家太守如此镇定,心中也是羞愧不已,原本有些浮躁的心,也逐渐平静了下来。
看到秦旭并没有因为,并州援军到来而忘乎所以时,戏志才也是不禁在心里暗暗点头,不愧是子英的外公,难怪可以生出如此优异的后代。
或许,这支援军可以好好利用一番。
就在兖州战场、青州战场,陷入僵持之时,东南方向的扬州战场又发生了变化。
张士诚在扬州之地,相继拿下一个吴郡、半个丹阳郡以及会稽的三县之地后,没有选择继续进攻这些地方,而是转而攻打了九江郡。
九江郡下辖十四县,原本的治所在阴陵,不过时任九江太守的钱道戢,在兼任扬州刺史后,便将寿春作为九江的郡治,同时也是扬州的治所。
想要攻打寿春城,就必须拿下靠近淮河南岸的历阳,这是九江郡的门户之一。
而张士诚他们所在的军队,现在在丹阳郡的芜湖、石城、丹阳城等地。
张士诚原本是在吴郡,他之所以进攻南方的会稽三县,西边的丹阳郡数县,就是为了俘获一些丹阳的百姓。
而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在数百年前登场于历史的兵种。
那就是丹阳兵!
当初的李陵,能够凭借五千人抗击匈奴八万精锐,正是因为这五千死士,乃是来自丹阳的精兵。
然而,却是很少有人知道,即便是以匈奴骁骑之勇,在面对五千丹阳兵时,依然让单于丧胆,几乎要撤退。
最后,还是李陵手下出现了叛徒,使得匈奴单于知道,李陵属于孤军作战,没有任何援兵后,这才敢进攻,丹阳兵善战可见一斑。
而且,丹阳兵在没有箭矢的情况下,仍然靠着残余的两千精锐士兵,阻挡数万匈奴骑兵,在援兵不至的情况下竭力死战。
最终,副帅韩延年战死,主帅李陵被迫投降,只剩四百人撤回关内,但是,就是这么绝境一战,汉军依然取得,斩杀匈奴数千的恐怖战果。
正是因为这番战绩,使得匈奴单于对李陵格外看重,想要将其招降。
而在原史之时,称霸淮南一方的袁术,曾经以“此地精兵辈出而闻名”来评价丹阳。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跟从刘备东征西讨的白耗军,其实就是以陶谦的丹阳兵为基础。
在比如孙策,因为父亲孙坚的战死,而丧失根据地的他,更是曾经招募五百丹阳兵,去投奔舅父吴景。
后来,吴国的丹阳太守沈莹对晋作战里面,仅仅率领五百余丹阳兵,头绑青巾,只执巨锤,数次向晋军的阵地冲锋,突破晋军的坚牢防守。
丹阳兵之勇令人闻风丧胆。
虽然后面的事没有发生,但只凭李陵的一个事例,就足以证明丹阳兵的恐怖。
所以,在军师张卞和的建议之下,张士诚只是拿下最靠近,吴郡之地的会稽三县,便放弃了进攻会稽,而是转而攻打丹阳。
这个时代的丹阳太守,正是原史上的徐州刺史陶谦。
按照原史发展,现在的陶谦还是担任议郎一职,不过,这个时代终究不是原史时期,因为太平道的发展,实在是太过令人惊异。
陶谦从中感受到不对劲,再加上杨赐等人多次上书,请求汉帝针对太平道,但最后却是没有任何下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