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6章 吴庸逆天发言,你怎么证明你妈是你妈?(2 / 2)

加入书签

“我胡搅蛮缠?”吴庸乐了,“那按照你这么说的话,根据现如今的记载,各个学界中,研究红学的人多如牛毛,为何依旧没有人能证明曹雪芹先生究竟是曹颙,还是曹頫的儿子?”

“那么我说,能不能说,曹雪芹先生也是来历不明?”

“红楼这本书也不是他写的?”

懵了。

那人直接懵逼了。

我靠!

你这么说谁他吗说的过你啊?

那人文学界的人,呼吸急促,最后一言不发的坐了下来。

我他吗再问你!我就是狗!

现场三万人。

有一个算一个,都被吴庸的言辞给惊呆了。

似乎……

貌似……

说的也有点道理啊。

吴庸看向前方,说:“所以,刚才这位文学界的前辈,以此来否定脂砚斋的评语,不能作为证据的言辞,不合理!”

现场突然有些寂静。

因为这时候大家发现吴庸说的东西,无法反驳。

他抛出的东西太重磅了。

越发的颠覆了红楼这本书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认知。

关键段时间内,还无法用证据来证明吴庸说的是错误!

吴庸又扔出了重磅消息,“或许大家依旧存在‘脂砚斋’这位‘古人’究竟是现代人,还是古人的疑惑。好,那么大家可以再看看这份资料。”

大银幕上。

吴庸将收集到的资料又通过投影仪传播到了上面。

赫然间。

大家愈发惊愕和震惊。

吴庸说:“大家现在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这一行字体,同样是一段评语,跟先前刻印在红楼的字体有什么不同?”

“我去……”

“这,这竟然一样?”

“不是吧?”

“我靠,这跟脂砚斋的字体,几乎一模一样?”

“这……”

众人都惊呆了。

前排中。

唐启彬,杜教授等人也大惊失色,两段评语,文字不一样,但笔迹一样。

在场大部分都是历史中文系的人。

很清晰的知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笔锋。

也就是下笔文风。

或许写字不一样,但笔迹比如横平竖直勾等等,这些都有自己习惯方式。

这本古籍留下的评语,跟前面红楼中留下的评语,笔迹一样!

能清晰和明显的直观感受出来。

这就是同一个人写的。

吴庸看着大家震惊的目光,微微一笑,在蓝星中红楼的资料没有丢失,众多人研究数十年,早已经把红楼这本书研究非常透彻。

再者吴庸又是明星出身,主持过节目,经历过的场面比之现场的人,多太多了。

语言能力比之现场的人,也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以他的口才,一般人真说不过他。

“这段文字的记载是出自一本‘余情录’的古文上。根据文献记载,是出自乾隆时期一个才子之手,同时也是跟曹雪芹先生一个时期的人物。”

“由此可以推断出来,脂砚斋这位古人,也必然认识这位才子,同时曹雪芹,脂砚斋,以及这位‘佚名’的才子,是有着共同关系。”

“他们认识!”

吴庸沉声说:“目前为止,我所给出的文献资料中,无一不在表明了,脂砚斋是真实存在。”

“同时他给出的评语,也无一不在证实了,红楼的后续四十回的原本,已经在那个时期中丢失。结合先前给出的文献资料,有非常大的几率,便是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

现场依旧沉默。

红学爱好者,数十年的研究者,内心一直秉持的观念,开始逐渐崩塌。

“不可能!”

“我不信,我不信!”

“对,绝对不是高鹗续写的!”

“我不认同,证据链还是不够。”

“这,这真的太扯淡了。”

“绝对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无数的嘈杂声让现场,变得如同菜市场般,喧嚣起来。

不相信这是正常。

谁根深蒂固跟随了好几十年观念,一下子被击破了,谁都是一样。

吴庸笑笑,不紧不慢将资料继续放了出来,“在高鹗的一百二十回通行版,第二十八回中,大家可以看看这段话。”

大屏幕上。

红楼通行版一段原着中的话,出现在众人视野当中。

贾宝玉和王夫人的对话:太太给我三百十六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副药……

吴庸说:“其中的‘三百六十两不足’在蒙府、戚序本作‘还不够’甲辰本作‘也不足’这几句,在原稿中并不存在,也就是说,这属于是批语手抄误抄入了正文。”

“第七十四回,也有一句‘谁知竟在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子来,共三四十个。为察奸情,反得贼赃。’”

“第五十八回中,‘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凌,地名孝慈县。’”

“在本回目中,还有一段,‘宁府贾珍夫妻二人,少不得是去要的……’”

“在二十回目,史湘云出场的第一句话说的是,‘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

吴庸的声音在偌大的操场上传荡,“倘若在第十三回中,史湘云来过,他会这么说?”

“一本书中,细节决定了成败。”

“以上的评语,全部都是来自于脂砚斋,”吴庸将资料继续贴上,“大家能清晰的看到,目前给出的版本,比之高鹗的版本还要早。”

“由此,可以很清晰的判断出,前面八十回,属实是曹雪芹先生所写。”

“而后四十回,便是高鹗续写。”

现场无数人瞠目结舌。

他们看着这些评语,再结合自己所看到的通行版内容。

才恍然间发觉。

有很多评语和内容,竟然是乱窜的。

而这些评语全都是出自一个人——脂砚斋。

最让人呼吸急促的是。

第七十四回中的评语,竟然也出现在了后续第九十六回中。

而这段评语。

跟后续内容没有任何相关。

却跟前面八十回的内容相关。

吴庸大声道:“为什么红楼会逻辑不同?为什么会出出现如此硬核的逻辑硬伤?看,这就是证据。”

“就是因为高鹗后续续写的四十回中,其中参考了诸多这位脂砚斋的评语。”

“才导致了大家的思维,被固定在一个地方,从而混乱。”

“所以,结合所有文献资料,我再一次断定,红楼的后续四十回,就是高鹗所续写!”

这次吴庸的语气用的是‘断定’而不是‘推断’非常坚定。

现场中。

无数人此时脑海中一团浆糊彻底懵了。

“这……”

“我去……”

“啊啊啊,我脑子混乱了。”

“这尼玛……”

太颠覆所有人的存在了。

前排中。

杜教授默然道:“司徒老,唐主任……您两位觉得呢?”

唐启彬没有回应,只是沉默着,正在消化内容。

司徒老笑笑,“有点意思,真的有点意思啊。”

宋校长也笑笑,“提出的东西非常新颖,若是坐实了,对红学的研究,想来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阶层。”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