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皇子赵询(1 / 2)
皇宫的外城很大,一走一过之间,没有小半刻钟是解决不了的。
甚至在外城还有不少骑马的武士,还能看见一个个官兵来来往往。
他们穿梭在这皇城的外城,虽说时不时地就会被巡逻的侍卫拦下来核查身份,但是总的来说,仍然有不少骑马或者坐着轿子的大臣官员往来于皇宫内外。
皇宫是不得骑马坐轿的,但是这仅限于内城,毕竟大秦的皇宫占地面积巨大,要从外城到内城,靠着双腿走下去,没有半刻钟的时间解决不了。
而孟海这次来到此处,自然没有人给他准备马匹或者轿子,只能靠着双腿向前走。
赵宣作为太子,这个时候就不能与一个人保持太过于亲近的相处,毕竟这么做会冷落其他的人。
所以熊孩子时不时地跑到队伍前方,与于文墨这些人小声说上些话,然后跑到队伍的末尾,又与马高义等人小声地说些话,大部分都是各种问候,各种官腔。
但是马高义和贺显仍然是受宠若惊。
穿过外城,一路向前走去。
穿过了左右两边高耸又厚重的城墙,踏入到了皇宫的内城。
内城与外城的分界线有一座青云门。
跨入青云门之中,就相当于从外城走进了内城。
在青云门的左右,两边还有两个高大的柱子,柱子上盘着两只栩栩如生的神龙,神龙盘在柱子上,脑袋俯视着青云门,似乎在俯瞰着众生。
在青云门的正门口,停放着许多马车马匹,还有许多家丁打扮模样的人牵着马,或者站在马车旁,等待着主人的回归。
于文墨出示了文书和腰牌,在一个个侍卫依次检查之下,一行众人踏入到了青云门中。
于文墨在前方讲解着进入皇宫需要注意的礼节,比如见到有官员从前方走来,得要向左边或右边后退一步,躬身弯腰,等待着官员离开之后五秒左右才能够离去。
如果遇到来往的太监,则是需要向旁边跨出一步,可以与太监相蹴而过,但是要放慢脚步。
在皇宫当中不得大声喧哗,如果真的遇到了难事,可以寻找皇宫当中值守的小太监寻求帮助。
如果在皇宫当中瞧见有人坐着步辇,或者有人在皇宫内臣还敢骑马,坐轿子,需要立刻退到一旁,并且跪下来磕头。
因为能在皇宫内乘坐轿子的人,整个大秦也就那么几个,无疑是位高权重之人。
比如说大秦的两个丞相,皇帝特意恩准,他们能够在皇宫内臣骑马、坐轿。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复杂的礼节。
于文墨说完,礼部左侍郎萧云说,之后再换成翰林院学士杜定杰。
这三人介绍着在皇宫需要注意的各个事项,孟海跟在这些人的后面,只感觉自己从外到内进行了一场心灵上的洗礼,如果日后他要进皇宫,需遵守这么复杂的礼节,他宁可以后再不来皇宫了。
孟海刚刚进入皇宫的时候,还被这威严厚重的氛围所震惊,但是渐渐地,他就觉得皇宫也就那样,没太大意思。
目光所及之处是各处高大的墙壁,所以说给人非常恢宏的气势,但是看多了,反而显得有些单调,而且还给人一种极为压抑的感觉。
路上倒是绕过一些小树林,小池塘之类的地方。但是那里的树木也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目光所及之处,给人的只有万分整齐之感。
倒还是看见了不少镂空雕刻的壁画,还有许多高大的石像之类的建筑,同样刚开始看的时候还会有些震惊,但是看多了也就没太大的感觉了。
也就是跨过青云门之后,在这路上巡逻的侍卫明显变多了。
孟海大致的估算了一下,每隔两分钟的时间大概就有一支巡逻的队伍经过,一支队伍大概有二十人。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站岗的侍卫。
他们站立在皇宫的四面八方,但凡肉眼可以看到的地方,全部都有侍卫的身影。
保英殿。
这是进士们参加殿试的地方,此处平常的时候不会对外开放,除非遇到殿试,或者皇宫要举行某种大型考核的时候,才会开启保英殿。
保英殿很大,而且有两层。
保英殿的正上方竖着挂着一个黑漆金字的牌匾,保英殿。
牌匾的左右两边还挂着几条大红的丝带。
两个保英殿除了大门是朱红色的以外,其他地方都呈现乌黑色和暗黄色。
于文墨开始给考生讲述明天殿试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细节,并且着重的介绍着保英殿。
保英殿在太祖皇帝时期便已经出现,当年的保英殿只是一个极为破败的小木房子,通过几代皇帝的不懈努力,大秦出现越来越多的英才。
而且伴随着大秦越来越富强,这保英殿经过多次的修整,最终呈现在的模样。
踏入保英殿,正前方就能看见一条红色的地毯直通顶端。
在红色地毯的左右,两边则是一个个略显金黄色的桌椅,桌椅上都已经备好了,笔墨纸砚,还有蜡烛之类的器具。
现在是下午。
阳光从窗外照射进大殿,将整个大殿照得极为敞亮。
殿试一共分为两场。
第一场是在一楼举行,第二场是在二楼举行。
第一场是进行笔试,根据皇上给定的考题写小论文,优胜者则会送到二楼,由皇帝出题,考生们根据皇帝的问题口述作答。
这第一项笔试仍然比拼着知识的储备,但是这第二项大多数是比拼着胆量,知识储备自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孟海踏入保英殿中,看见的是珠光宝气,看见的是琳琅满目的豪华装饰,看到的是真金白银。
于文墨让考生在保英殿自由参观,但是不得损害大殿当中的东西。
孟海在保英殿内内外外转了两三圈,也觉得没意思了,他坐在保英殿外面的台阶,看着远处秀美的风景发呆,忽然见到一个穿着紫色大褂的太监,在三五个小太监的簇拥之下,直奔着保英殿而来。
于文墨见到是太监,显得有些惊讶,他来到了台阶处,等待着太监到达近前,拱了拱手问道。
“不知掌事前来,所谓何事。”
太监当中有个五品官叫做掌事,虽然权力不是很大,但是毕竟能与皇帝时不时地见面,所以掌事的权利不是很大但是却有很多人都想巴结掌事。
太监掌事来到几人近前,身上传来了一阵过分的花香。
太监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灿烂的笑容,尖细的声音传出:“陛下在文鼎阁召见伯爷,老奴前来通传。”
太监掌事是一个年约六旬的老者,腰背佝偻着,脸上笑眯眯的,似乎见到谁都是这么一副表情。
“皇帝要见我?”
孟海重复了一遍。
太监掌事点了点头:“是的,只不过此时陛下还在紫气坊与几个大臣商谈国事,莫曰小半刻钟的时间就能结束,所以让老奴提前通传一声。”
孟海看了看旁边的于文墨,于文墨微微点头。
孟海又看向了熊孩子,这熊孩子也想跟着他的老孟去文鼎阁,但是被于文墨给拦了下来。
“太子殿下作为一国储君,此时不宜离去。这一百二十一个进士此时还需沐浴在太子殿下的圣恩之中,如若太子殿下此时离去,恐怕会引来考生们的猜疑,而且太子殿下作为这些考生当中的主心骨,也能够借此机会树立威信,毕竟在场的这些进士都是未来朝堂当中的骨干。太子殿下应当亲力亲为,与进士打好关系,至少留下好的印象。太子殿下应当勤勉……”
于文墨说着就开始了教育模式。
没办法,这是刻在他这个国师或者说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文人骨子里的东西在面对未来储君之时,自然得要树立自己博学多识的形象,以及善谏的形象多建言,让太子殿下向好的方面发展。
赵宣新的一个头两个大,赶紧摆了摆手,表示自己不去了,于额没这才住嘴。
孟海作为这一行人的副考官,其实也不宜离去,只不过毕竟皇帝召见,而且现在是休息时间,所以他在不在场都无所谓。
告别了于文墨,离开了保英殿,跟着太监掌事前往文鼎阁。
穿过了诸多殿宇,面前出现了一处高大的楼阁,正中央竖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大牌匾,写着:文鼎阁。
这里是大秦皇子们学习的地方。
一些国公、大臣家的子嗣得到皇帝的青睐,也能够破格允许在文鼎阁当中学习。
孟海看了一眼温鼎哥,又看了一眼身旁的太监掌事,向他投去了疑问的目光。
太监掌事弯腰说道:“老奴残破之躯无法进入文鼎阁,老奴就在门口恭候伯爷差遣,我也可以先入文鼎阁内等候。”
以太监掌事的品级自然没有办法进入文鼎阁,这种只供皇子或者贵人家子嗣学习的地方。
太监掌事带着三五个小太监恭恭敬敬的站在文鼎阁旁边,孟海也就一只脚踏入了文鼎阁中。
相较于保英殿一脚踏入尽显珠光宝气之态,这文鼎阁就显得古朴上许多,目光所及之处颜色也丰富了许多,至少不像之前在保英殿上看到的全都是乌黑色或者凸显贵气的金黄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