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章 终于见到梵天!(2 / 2)

加入书签

陀鲁婆看着被毗湿奴,祂身边混沌被身上神光定住,开始演化。

分化为阴、阳、中和三气。继而开始化为四大,最后似乎有生灭的泡影出现。

“大神,我在混沌沉浮许久,却找不到梵天!”陀鲁婆只能据实以告。

毗湿奴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他的经历,开口提示道。

“你明悟过三德,那么想一下二十五谛?”

“混沌运转,诞生了世界,“整个世界像轮子那样转动不已,所以不可避免的前行。”

“如果你停下车轮,以二十五谛倒转,那么就可以看到梵天了!”

毗湿奴说完之后,就这么在蛇床之上看着陀鲁婆。

‘倒转车轮?’

以前他就知道原初自性到觉悟神我的二十五谛。

原初具有三种性质(gu?a):善性(sattva,“喜性”) 、动性(rajas,“忧性”)和惰性(taas,“暗性”),分别具有明亮性、活动性和停滞性。这三种性质处在运动中,由此原初物质失去平衡,发生变化。

我觉(buddhi,也就是“大” ahat);

我慢(aha?kāra也就是自我意识);

心意(anas);

五知根(buddhdriyā?i)[眼(cak?)、耳(?rotra)、鼻(ghrā?a)、舌(jihvā)和身(tyac)];

五作根(karndriyā?i)[口(vac)、手(pā?i)、足(pāda)、肛门(pāyu)和生殖器(upastha)];

五唯(tanātra)[即色(rupa)、声(?abda)、香(gandha)、味(rasa)和触(spar?a)];

五大(bhuta)[即地(bhui)、火(agni)、水(udaka)、风(vāyu)和空(ākā?a)]。

最后明悟一切,就是觉悟神我。

陀鲁婆思考自己在混沌中的寻找,有了一些感悟。

心依靠五知根和五作根而运行,意感知由五唯和五大而构成。

心意确实一体的,自我意识和心关系紧密。

混沌之中陀鲁婆失去了外界对象,从而迷失了。

正是由于自我意识,心在感知对象时产生“自我性”(asitā),即产生“我”或“我的”观念。

世界分为主体和客体。

如果以常规的感官来说,人总是将自己感官所接触到的对象认为客体,而将感官认作主体。

也就是将自己五官接触到的对象认为是除我之外的“他”,而将感官认识为“我”。

以为眼耳口鼻包裹的那个就是我!

混沌无光无暗,无前无后,无上无下,无过去无未来,没有一切方位和时序空间的变化。

感官对象不存在了,那么你如何分辨感官包裹的自己呢?

这样的认识,还未脱离感官存在的粗浅本质,在混沌之中,自然无法行动。

这时候一切自我感官的寻找,都只能落回世界之中。

只有更进一步,认识到感官包裹的那个不是我,五知根和五作根都只是“他”,继续深入才能找到那个“我”!

想到这里,陀鲁婆恍然大悟。

他受到了许多以前的影响,总是将混沌理解成另外一个独特的恶劣环境。

只要在世界上猛的一挥手,用力量钻破世界的胎壳就是混沌了。

他理解的混沌,是水,世界是漂浮在上面的一个鸡蛋,只要钻破蛋壳

那里有着种种的灵宝或者什么东西,就好像在一锅八宝粥里找东西一样。

这样的想法不能说错,因为这对世界的理解没错;但是却绝对不能说对,因为对混沌的理解不对。

“多谢大神指教!”陀鲁婆对着笑着的毗湿奴行礼,也对着阿难陀行礼。

他心中生出了光明,也看到了那个金卵之中的巨大神灵。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