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灾逢人祸(1 / 2)
第七百六十五章天灾逢人祸
便是那样,两个宫女见到她,还一口咬定谨妃从未私下和凌亲王见过面。
那供词,是有人蓄意陷害谨妃。
她们越是这样,齐君越觉得可疑。如果真的是子虚乌有,她们何必一个劲的强调谨妃和凌亲王未曾私下见过面。
她们应该是一脸疑惑不解的神情。
不管真伪,屈打成招是事实,那个跟了他五六年的小太监跪倒在他面前。
说之所以屈打成招,皆是夏皇后授意。
皇后有命,他一个小内侍不敢不尊……
齐君盛怒同时,也静下心来思索了许久。最终得出结论,谨妃和凌亲王必定暗中有所勾结。
这次文谨宫失火,谨妃身死,怕也是楚文谨为了助齐凌脱困,而故意为之。为了齐凌,楚文谨竟然甘愿赴死。齐君最不能原谅的便是这一点。
他自问对她掏心掏肺。哪怕对她下手狠些,也是因为太在意她了。可是最后,她却选择为了另一个男人去死。
楚文谨既然不仁,便休怪他不义。
她最在意的便是楚家,那他便把楚家拖下水。这次,不管是谁,休想他再手下留情。
齐君这想法虽然和真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可有一点倒是殊途同归,那就是暂时并没有迁怒暖玉之意。
这也是齐凌明里暗里布局的真正意图。
不管如何,哪怕有一天此事东窗事发,也不会牵连到暖玉。
齐君眼下觉得楚家碍眼,至于暖玉,毕竟是卫宸之妻。他还想用卫宸,对暖玉自然会睁只眼睛闭只眼睛,所以这次齐君并未宣暖玉一同入宫,而只单独传召了楚老夫人。
一边是替楚家求情的卢岳,一边是以杜淳和太子为首的反驳卢岳之言。
这种事,可不是玩笑话,齐君既然开了口,必是铁证如山。只是碍于皇家脸面,不便现于人前罢了。何必执意追究,谋害皇帝,等同于谋逆,先前楚家便被人告发同北苑皇子暗中联络,想来无风不起浪,楚家,早有不臣之心。这才暗中授意谨妃对齐君下手,事败,这才不得不自*焚而亡。
楚老将军面无表情的听着以齐天治为首的一众臣子帮他编着一本恩爱情仇录。
其中不乏家他曾经的部下,有几个甚至是靠他提携才有了今日的。
人心啊。
真是善变的很。
同一时间。暖玉对秋莹和芷云点点头,两个丫头对视一眼,然后一脸凛然的转身出了屋子。
一个时辰后,有人发现有几间粮铺竟然不声不响的涨了价,而且一下涨了三成。随后,数家粮铺均上调了粮价,调的最多的,竟然提了五成。紧拉着,有谣言称流民围城,京城粮食越来越少,怕是用不了多久,京城便要闹粮荒了,初时人们不信,嘴里说着天子脚下,断然不会发生这种事,可是背地里,都开始囤粮。
以至涨价的当天午后,诸家粮铺外都排起了长队。
而淮阳道判军即将攻向京城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慌乱,从点滴开始。
暖玉用过晚饭,芷云送上补汤。“……老夫人临出门前交待了,便是她老人家不在,小姐的补汤也不能少。这是韩妈妈亲自熬的,小姐多少用些。”芷云知道暖玉胃口不佳,这种时候,该静心养胎,可京城这边动荡不休,二少爷又远在淮阳道,虽然隔三差五便有家书,可芷香都能看出这家书怕是二少爷一早便写出来的。因为送的实在太准时了。
以如今淮阳道的情势,送个战报不知道要拖延几~日。
偏生这家书隔上几天一封,简直雷打不动。所以暖玉不仅要忧心楚家,还要惦记远在淮阳道的二少爷。可谓是一心多用,芷云有时候想,如果她是暖玉,怕是早就撑不住了,可是暖玉看起来除了神情有些憔悴外,丝毫看不出异样来。暖玉接过汤碗,用调羹缓缓拨弄着。
“宫里有什么消息吗?”
“老夫人没受什么苦,只是被禁了足。老将军回府后,把自己关在书房。小将军下午出门,还未回来。”
“外面呢。情况如何?”
“粮价都涨起来了,虽然眼下还没人生事。可是已经隐隐有了苗头……那些余出的银子,毛金会想法子运回京城,然后听小姐的吩咐。找些远些的富户换成银子,再拉回京城救助流民,小姐只管放心。”天气还寒着,城外的流民每天都有死伤,相比京城里的百姓,暖玉更担心城外的百姓。同是齐国子民,可他们却无家可归,一日三餐不济。“奴婢听说城外的粥铺每天只放一次粥。而且是大半锅水兑一碗米熬出来的……这么下去,得饿死多少人?奴婢实在不懂,咱们齐国当真只因一场灾荒便能亡国?诸道不是都有粮仓吗?不是也发了赈灾银子吗?可怎么流民越来越多……”
暖玉缓缓喝着汤。
一边回应芷云问话。
“确是诸道皆有粮仓,可谁又知道粮仓是不是满的?是不是有贪官暗中把粮仓的粮当成私粮换了银子……”暖玉这话并非妄言,前世这时候便出了几桩这样惊天动地的案子。两世皆有天灾,前世齐国也动荡过两年,便在那其间暴出公粮被挪用的消息。
前世的甘宁道城外也是流民遍野。
有人组织商人捐粮,她记得计家捐了几百石……
好容易捱过了荒年,计家为此也是元气大伤。
可再伤元气,也没到如今诸道皆乱的程度啊。
暖玉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赈灾的银子……你没听过一句话吗?一百两银子,上头层层卡扣。真正能用到百姓身上的十之无一……至于齐国会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灾荒亡国?天灾又逢人祸,多少年积下的宿疾一经暴发,自然来势汹汹。”
芷香沉默下来。
她家也是年幼遭了难。
爹娘都死了,她才卖身进卫家的。后来被分到暖玉身边……她是亲眼见过灾难过后,官员的不作为的。
所以,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年累月的积累,然后一朝喷发。
“让王述再以楚家的名义,送批粮食到城外。粮从我的私产里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