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4章 杨再兴对王彦(1 / 2)

加入书签

王彦手持一杆铁枪,他虽然不是郓州人,但却一向视五代后梁时期名将、出生郓州的王彦章为偶像,王彦章号称“王铁枪”,难道他王彦就不能继承这个名号么?

对面杨再兴也是一杆铁枪,两个人都拒绝了用布包裹枪头或是用木枪的建议,显然都对自已的功夫极其有信心。

“听闻王校尉曾入选弓马子弟所,我二人先比试弓箭如何?”

杨再兴决定先用弓箭热热手,似王彦这种,就属于前宋时期的正规军校毕业生,而杨再兴则是求学民间退伍的老军人,某种意义上算是“野路子”,本就是向来不对付的两种人。

于是商议完毕后,校场上就设了三座箭垛,分别距离五十步、八十步、百二十步。

按照古礼制度,射礼所用的靶垛称为“射侯”,多为倒置的梯形,中间一个同样倒梯形的靶心,骑射时多将“射侯”悬挂,高约六七尺,大概一个成年男人的身高头部位置。

但从梁山军传下来的规矩,按照王伦的改革,箭靶皆为圆形,直径为四尺,分为十个同心圆环,凡军中士卒,十矢低于六十环者则淘汰,这样按环计分的方式简单快捷,故而很快就在新汉的军中流行起来。

骑射不同于步射,要求策马狂奔时,在颠簸的马背上射中悬挂在半空的靶心,这个难度就相当高了。

杨再兴先上场,他纵马来回奔了两次,抽箭持弓在手,一箭正中五十步箭靶靶心,便有个士兵跑过去看了一眼,高声喊:“正中靶心!”

接着是八十步、百二十步的箭靶,杨再兴三箭皆中靶心,无一偏差,听到众多士兵喝彩,他脸上的笑都快要藏不住了。

王彦次上场,同样三矢全中,但杨再兴脸色有些不高兴,因为王彦比他少跑了一次,他不熟悉榆关校场,故而第一次射击时多跑了一趟。

尽管主持比试的岳飞判定二人打和,是个平手,杨再兴颇为不乐,觉得王彦占了地利,战场上就意味着自已浪费了一次出手机会,他如何能够意平?

于是马战比试开始后,杨再兴一言不发,持枪策马奔来,奔得近了,放开缰绳,双手持枪猛地刺去,王彦接了一枪,顿觉虎口发麻,暗道这人果然好大力气!

对冲数合,杨再兴靠力气逼得王彦不得不靠技巧遮挡,斗了二十合左右,杨再兴见始终拿不下王彦,便换了方式,两匹马儿绕着圈厮杀在了一处。

杨再兴枪法凌厉,就如他这人一般,浑身锋芒,毫无隐藏,带着一股勇往直前的气势;王彦的枪法大开大合,看似满是破绽,却总能及时补位。

两个人的招式都是只攻不守,力气与技巧兼顾,打得最是好看,让一群围观的将领、军官、士兵们都看得痴了。

斗到五十合时,杨再兴招式再变,每出一枪,便似带出一大片雪花,只在王彦肩膀、肋下刺来,煞是精彩万分。

一直斗到八十余合,王彦已经气喘吁吁,被杨再兴一枪磕飞了兵器,只得认输。杨再兴脸上又浮现出了笑意,王彦枪法、身法都不错,骑术也不差,唯独比自已差了些力气,故而打斗愈久,他就渐渐占据上风。

他在马上拱手,笑着说:“王校尉,承让了!”又四处拱手,向喝彩的士兵们示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