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闹大了的王庆(1 / 2)
这几日王伦收到的最好的消息,是登州那边传来的,阮小七与叶春已经从辽东归来,数日后就要返回山寨。
但有人比阮小七回来的更快,近下午时,马灵匆匆从荆湖北路赶了回来,王伦去金沙滩接着,便问:“兄弟如何突然返来了?”
马灵说:“小弟探得王庆的消息,生怕商队那里传递有纰漏,故而专程赶回。”王伦便邀着他,去聚义厅坐下,将三位军师并王寅、卞祥两个请来,至于其他两位参赞军务头领郝思文与钮文忠,正在操练具装骑兵,一时也赶不过来。
喝了口茶,马灵便说:“哥哥,王庆那里,已经起事数月,占据了保康军并均州一县,闹将起来了!”
唐朝时,朝廷在边疆区域需要驻屯戍边的地方,设置了军、守捉、镇等不同级别的军事防御屯戍管辖区,一军之长官,称军使,一般由军驻地所在州刺史或者节度使等兼任。
但“军”这一级别的军事管辖区内,除了有兵籍的士卒外,还有民户,故而为了就近解决部分粮草补给的问题,军使也有权在辖区范围内征收赋税,于是“军”就兼有了军事、民事的双重职能。
发展到了大宋朝,“军”就转为了行政区划的属性,与“州”这一行政区划属于同一级别。
但大宋朝嘛,除了三冗问题之外,样样都非常繁琐,比如与州同一级别的行政区划,还有府、军、监,又根据辖区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等因素,分为九个等级。
这九个等级分别是:京府、次府、辅州、雄州、望州、紧州、上州、中州、下州。
于是大宋朝的军、监,基本都等同于下州,主官称知军,州级军皆隶属于路。
但大宋朝又存在着县级军,即改县为军,则知县兼任军使,这样的县级军,就隶属于州或者府。
保康军在大宋朝开国时本称房州,秦王政派名将王翦灭赵国,就将赵王迁流放到了房陵县,于是这里从秦朝一直到大宋朝,都是王公贵族们的流放地首选,地位低、官职小的官员,还没有资格被流放到此处。
本朝宋太宗因为有“烛影斧声”的传闻,又有所谓的“金匮之盟”,得位不怎么正,为了顺利将帝位传给儿子,就将自己的亲弟弟赵匡美流放到了房州,结果不到半年赵匡美就忧悸而死。
大概是觉得自己这件事做得不甚光彩,宋太宗于是改房州为保康军,取“保靖康民”之意,这就真的是有掩耳盗铃之嫌了。
王伦只记得王庆是占了荆湖北路,并不记得具体详情,便问马灵:“王庆是如何坐大的?”
马灵便说:“哥哥派我去荆湖北路后,我便四处打探王庆的消息,却一无所获。后来偶然从江陵府纪山的马氏兄弟那里听说了他的名字,便留意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