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8.第 68 章 你有相好的人吗?(1 / 2)

加入书签

李星渊终于问出了这句话。

寝殿内瞬间寂静, 崔公公惊愕地看着太子殿下。

要怎么回答呢。确实,在崔公公看来,李星渊的确有点疑心太甚了。

明明心里十分疼爱卫玉, 但是卫玉从外流落回来后, 太子对她百般试探, 稍有些不如意, 态度就极为微妙。

卫玉那样的精细敏锐,又怎会察觉不到?

这样的话,太子试探, 卫玉提防, 太子提防, 卫玉退缩,又怎会贴心。

在崔公公看来,其实两人之间本不该有什么隔阂,可偏偏竟彼此都退后三尺,各自藏了真心似的。

虽然说卫玉自从回来, 好像也变了不少, 但是崔公公却觉得情有可原,

毕竟卫玉在外头飘零了那么多日子,遇到了多少艰的难险阻, 险象环生, 近乎生死。

明明是那样一个娇娇嫩嫩的……

崔公公难以想象卫玉在那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绝境里, 会是怎样的难过。所以他觉着卫玉的性情有些改变是值得原谅的。

可是崔公公当然也不敢责怪太子。

毕竟, 太子有他自己的身份跟职责。

李星渊是疼爱卫玉的, 这毋庸置疑。可是他首先是太子殿下,从纪王府到东宫,李星渊可不是一帆风顺, 他选择要走的是一条登天路,倘若他有丝毫的懈怠大意,疏忽散漫,那非但这条路他走不下去,甚至极有可能人头落地。

面对外人,太子从来都谦恭温和,无可挑剔,可是他的眼睛里从不揉沙子。

或许正是因为对卫玉太过喜欢,太过在意,所以更容不得卫玉有丝毫的隐瞒,对于李星渊来说,隐瞒便是背叛的前兆……而因为过于看重卫玉,不容有失,太子的疑心才更胜,他甚至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那个看似跟卫玉萍水相逢的,才十四岁的宿九曜。

此刻看着被噩梦惊醒的太子殿下,崔公公斟酌说道:“殿下,小卫从小跟着殿下,怎么会不知道殿下的心意?殿下对他好也罢不好也罢,他都不会误会殿下的……不然的话,他在临走也不会特意来给殿下磕头拜别了。”

李星渊闭上眼睛,慢慢地吁了口气。

崔公公忙取了一块缎帕,替他轻轻揩拭额头的汗。

太子自己摸了摸额角一点湿润,哑然失笑。

崔公公打量着太子的神情,趁机又道:“只是老奴大胆再说一句话,殿下既然心里记挂着小卫,那……见了面的时候,不妨对小卫可以更好些,毕竟殿下也该清楚,小卫心里有你,只要殿下不把他往外推,他就不会跟您离心。”

这句话,让太子殿下的心半放半悬。

他一言不发地看着崔宇,心中在想的是,这次放卫玉出去,算不算是把卫玉“往外推”。

崔公公尽量委婉,在不冒犯太子的前提下阐明自己的心意,他只想要李星渊跟卫玉两人好好的。

但是他不知道这番用心良苦的话对太子有没有用。

还好,太子虽未表态,却也并未露出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冷峭之色。

也许是白天见靖王之时,李思楠的那番话惊到了李星渊,这让他重新想起之前卫玉出事、生死不知下落不明的那段时间,他是何等的恐慌,终日里好似三魂去了七魄。

他明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再承受一次卫玉的“意外”,但是他仍是亲手把卫玉推了出去,只因为……那天在紫薇巷的门外听见了卫玉跟萧太清的对话。

不错,那日李星渊确实听见了萧相跟卫玉的对白。

其实那天,他很知道萧太清去找卫玉做什么。

太子之所以亲自去紫薇巷,是因为错估了卫玉的反应。

那时候太子殿下是踌躇满志……难以按捺那股喜悦之情才去的,他心里有一团火,让他无法在东宫安坐,非得亲自去见她不可。

但是卫玉却仿佛给了他当头的一盆冰水。

李星渊想过许多次卫玉是如何答复,如何神情,唯独没想到到她竟是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他。

那时候太子殿下人在屋外,心在冰窟。

一念间万念生,有许多次他很想就直接冲进去,问卫玉为何如此。

但是失望,寒心,震惊,错愕,不信,几乎要发狂……他最终还是控制住了。

李星渊假装一无所知,假装刚刚到来,但仍是没有很好的按捺住那汹涌的怒意。

所以做出了无法挽回的决定。

当然皇上确实要让卫玉出去,但是要卫玉去多久去哪里?操控全都在太子手中。

李星渊本来可以从中周旋的,但是他没有。

只因为他一时的想不开,又把卫玉放于不测的危险境地中。

“你既无心我便休,君向潇湘我向秦……”说的时候有多快意,回想起来就有多懊悔。

这段日子里太子一直在暗中琢磨,卫玉当时为何那样回答。

他隐约有点想通,兴许,兴许……卫玉还并没有认真往那方面去想吧,毕竟先前他也没跟她透露什么。

所以卫玉应该是仍是把他当成“殿下”,亦父亦兄的人物,而没有认真考虑她的终身。

对,一定是这样。李星渊觉着,必定是太突兀了,所以让她措手不及,没有反应过来。

而卫玉在豫州跟湘州之间选择了去湘州,却也间接地打消了太子心中对她的猜疑。

本来他有点疑心,卫玉去豫州是为了某个人……

现在看看,的确应是有什么误会。

那个叫做宿九曜的少年,宫门前惊鸿一瞥,太子亲眼见过,相貌么……确实是无可挑剔,只是年纪未免太小,卫玉绝不可能对那样的人有什么“私心”。

这点太子是确信的。

至于宿九曜不顾一切追了卫玉向南去的举动,太子虽然错愕,但更验证心中所想。

这少年太过冲动,冲动近乎鲁莽,别说他现在年纪尚小,就算年纪大些,卫玉也绝不会喜欢这样的人。

想到这个,太子几乎想要发笑。

故而在御前——罗醉主动向皇上请罪,为宿九曜开脱的时候,太子才同萧太清一起,也为那少年说情。

当然,李星渊也是因为看出了皇帝并没有真心想要处置宿九曜。

毕竟……才十四岁的少年,竟然能够主动请缨,带队奇兵突袭,跟野狼关黄士铎里应外合,立下不世奇功,皇帝心里可好奇着呢,虽然说宿九曜当众跑了,皇帝不得不“龙颜震怒”一下,但若说要杀,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李星渊才主动出面求情,也是因为他把圣意揣摩的极为清楚。

除了这些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宿九曜是追着卫玉去的,李星渊为宿九曜说话,也是为了怕皇上的怒火一燃之下,再波及了卫玉就不好了。

可让太子再度意外的是,小侯爷罗醉亲自去追,那少年居然还没回来。

先前罗醉在东宫冠冕堂皇的那番说辞,李星渊自然并不相信。

当时,太子却恍若无事的站了起来,他负手走下丹墀,看着罗醉。

小侯爷只能低下头,不敢跟他目光相对。

太子道:“想必你已经知道,卫玉卫巡检是孤的人。”

罗醉答应:“是。”

太子点点头:“所以,当初听你说宿九曜是追着卫玉去的,孤才会为宿九曜开脱……罗小侯爷,你该清楚在这京城之中,孤才是你所信任的人。你方才的这份说辞瞒不过孤,自然也瞒不过皇上。要想让孤帮你,你就要说实话。”

罗醉当然不是个蠢笨之人,反而极其机变,聪明清醒,不然当时的宿九曜离开京城之后,他也不会冒险在御前编造出那样一番婉转的说辞,帮着小九爷度过了难关了。

但是现在面对这位传说中大有贤名的太子殿下,小侯爷心中打转,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说真话,但又觉着假如继续说谎的话,自己应该没有好果子吃。

“殿下……殿下是什么意思?”罗醉开始装糊涂。

太子就站在他的身侧,并没有正面相对,只是斜睨。

他丹凤眼的眼尾微微挑起,是一点刀锋般的杀气。

这瞬间罗醉知道,太子的“贤名”,所谓“温良谦恭”,未必如传言一般货真价实。

罗醉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唾液。

终于,李星渊道:“孤的意思是……宿九曜到底是去’潜伏’了呢……还是’潜伏’到卫玉的身边了?”

他的声音很轻,透着无形的压迫感,简直叫人艰于呼吸。

罗醉忽然觉着鼻子发痒,那是一点冷汗,不知什么时候冒了出来,鬼鬼祟祟地滑落。

这一刻,小侯爷几乎以为太子跟自己一样,也知道了小九爷的心思。

但很快罗醉反应过来,这不可能。他自己是跟着小九爷身边儿,跟小九说过话,问过他的心意。

可太子殿下坐镇东宫也并没有踏出过京城,更不在宿九曜的跟前,又怎会知道他对卫玉的别有用心。

何况……甚至连小九爷自己都还没弄清楚。

罗醉心里有片刻恍惚,仿佛触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但他没有深究,也没有时间去细想。

“殿下……”他盯着眼下,太子裙摆上的江崖海水纹路:“这个……”

李星渊淡淡一笑:“这很难回答么?卫玉是孤的人,孤自然很在意他的安危,既然人人都说宿九曜武功高强,那倘若他真的去了卫玉身边,自然也是好事,难道孤会不高兴?”

他的语气自然而然,带着一点笑意。罗醉总算松了口气:“殿下,臣不敢隐瞒,只是怕殿下不信……其实小九原先是为了解决武林中的争端,但是他又听说了路上有人为难卫巡检,他放心不下,所以又追了过去看看。想必、解决了麻烦后,就该回来了。”

小侯爷的这番话也可算是进可攻退可守了,逻辑贯通。

太子轻声一笑:“这样也好,”他转身,走了一步,忽然道:“对了,你既然跟宿九曜交好,他有没有跟你说什么?”

小侯爷见他不再追问,稍微放松:“殿下指的是什么?”

李星渊道:“比如之前卫玉也在野狼关是如何救的他,对他又是怎样之类。孤倒也颇有兴趣。”

小侯爷隐约觉着太子似乎有弦外之音,但又觉着自己可能是多心了,毕竟他的回答关系着宿九曜会不会为了卫玉冲出京城。于是罗醉就把自己所知同太子说了一遍。

宿九曜不是爱说话的,关于他跟卫玉种种,小侯爷所知道的大半,都是他从别人口中打听到的。

其实这些,太子也早就知道了,甚至还知道的比他更详细。

太子只睡了半个时辰就惊起,此时长夜如墨。崔公公温声劝道:“殿下,再睡会儿吧,时候还早着呢,这几天也都没有好生歇息。”

太子垂眸,想起梦中凌乱的几幕,他摇头:“不必了。”起身洗漱更衣,吃了半杯茶,重新坐到了书桌之后。

李星渊的脑袋清明,毫无睡意。

在噩梦惊醒的这个夜晚,他暗自做了决定,李星渊从未这样清醒的知道,不管如何,卫玉一定得回来。

卫玉是李星渊的卫玉,她更不许有事。

寒风骤起,殿门外点点玉白从天而降。

桌后的太子殿下抬头,看向外头零星飘落的雪花。

他的神思蓦地飞回了当初的纪王府,在那样寒微的时刻,那个小人儿始终陪着他,像是那种黑暗日子里的一点光。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李星渊喃喃,他取了一张云笺,慢慢地在上面写了四行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夜深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时光流转,原本在纪王府里等待着夜归人的卫玉,变成了在东宫等待卫玉的李星渊。

他把云笺缓缓在信封里,唤了崔公公上前,道:“给剑雪。”

崔公公会意,急忙双手接过,后退出门。

李星渊缓缓地吁了口气,目光穿透外间凌乱飞舞的雪花。

他等待着一声犬吠,带着夜归的卫玉回来。

——“阿嚏。”

远在湘州,火盆之前的卫玉揉了揉鼻子。

她身上披着的,是初回京那夜,李星渊给她玄狐斗篷。

南下之前,卫玉本来以为湘州气候应该比京师要暖煦,谁知全然不是,幸而身边带着几件厚衣裳。

可不管穿多少,身上总觉着寒意浸浸,这里的风中带着湿寒之气,如刺客般无时无刻地侵袭。

自从上了岸,从方郡到沙洲,一路上卫玉的手都是冰冷的。

而湘州此地的风味也跟中原大相径庭,肉类通常都是熏制过的,烹饪的手法也各有不同。

卫玉颇有点水土不服,到了沙洲安顿下后,脸上明显看出了憔悴,因为不知哪里的火无处宣泄,嘴唇上凑热闹般又生了一个疮。

除了这些外,地方上竟然没有大事。

大概是她一路走来,但凡冒犯过她的各路“英豪”,都莫名受了教训,沙洲这里便得了消息,不管是官宦,士绅还是地头蛇们,都安安分分,不敢造次。

卫玉抵达沙洲后,暂且在驿馆落脚。次日,沙洲苏知府亲自来请,说是在府衙设宴给卫巡检接风洗尘。

卫玉本来就觉得不舒服,一听设宴,顿时心里翻腾,就随意找了个借口婉拒了。

知府大人倒也消息灵通,含笑道:“最近府衙新请了一个厨子,是江南地方来的名厨……听说大人最近胃口不太好,本来想借这个机会让您尝尝他的手艺,既然不肯赏光,或者我叫他过来给大人做点儿江南风味?”

卫玉勉强道:“多谢好意。不必了。”

什么江南江北,她毫无食欲亦无兴趣。

怕知府面上过不去,袁执事忙说卫巡检是路上劳累,过于疲乏,等休息几日就会好之类,两位执事一左一右,送了知府出门。

这段日子里,卫玉已经接到确切消息——顺德府里武林大会上最出风头的,确实就是宿九曜。

她也得了郭知府写的亲笔信。在信中,知府大人对于宿九曜极为赞扬,什么年少有为前途无量之类,又说已经正式呈递了公文回京到太子殿

卫玉也本来不懂郭知府为何要如此殷勤,拿着他那封信翻来覆去看了很久,终于灵光一闪回过味儿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