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一次败仗(2 / 2)
李艾确实深有体会,当初张贞娘的事情就能看得出来,一个兵部二把手,居然能把刑部二把手弄来当说客,关系不简单啊。只不过李艾好奇的倒不是兵部侍郎门路有多硬,而是好奇这兵部侍郎是怎么做到的,一场仗打没四万人,要用后世的话说,梁山不是一百单八将,是一百零九个。李艾听着同僚们八卦,也觉得就要看看这兵部侍郎怎么圆下去。现在看来有自辩的机会就有希望保住头上乌纱帽。
同时李艾也让大名府那面查查,这兵部侍郎是怎么背刺六万兵马的。
大约过了五天时间,李艾得道了准确的消息,据大名府那面说,这消失的四万人马并没有都打死,打死的应该有几千人,剩下的都是被打散了,有些人趁机就跑了,有些人则是上梁山了,剩下的人马就只有两万多,至于人为什么跑,这就与本朝实行的募兵制度有关系,本朝天下初定的时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兵役制度,来保证军队的持续发展。于是朝廷参考了前朝的军户制度,由兵部调查了当时所有军户的详细来历,调补卫所的具体年月,以及在营丁口之数,详细造册,就这样形成了最早的军户制度。当时全国的居民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灶户这四种,军户是专门负责当兵打仗的,而且军户一旦造册,是无法随意更改的,基本上军户的后代将一直是军户,军户当时主要的职责有以下几项:
每一户军户必须出一人到卫所当兵,农忙的时候负责种地,闲的时候负责军事操练,称作旗军;
每一户军户必须出一人跟随正军常驻在营地,主要任务是辅佐正军,这个人还要自己负责供应军装;
每一户军户必须出一人到正军当兵,如果家里没有适龄的壮丁,幼儿也要登记造册作为后备军。
因为军户承担了很多职责,所以朝廷在赋税方面给了他们一定的优惠,一般军户家里耕种的田地在三顷以下时,可以免除他们杂役,军户如果出了三个壮丁,那么家里剩余的壮丁也不用再服役了。要知道农业社会普通民众的徭役是很繁重的,这样规定其实在一定程度是减免了军户的徭役,让他们安心做好为国征战的事情。
朝廷前期的军户制度,让朝廷有了稳定的兵员,这些士兵平时不用朝廷供养,自己耕种养活自己,节约了朝廷的军费开支,再加上世代从军,兵员的素质也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朝廷初期大规模对北方用兵,让军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让朝廷还能够保持战斗力。
虽然早期的军户制度带来了稳定的兵员,但是到了朝廷中期,军户制度面临了几个大的挑战。
在朝廷各王爷内斗中。朝廷几十万精锐部队全部葬送,造成了京城兵力的空虚,之前的卫所军精锐被消耗掉了。一时间各地勤王的军队难以在短时间内招集足够的兵力,于是只能是重金悬赏临时招募大军来救驾,就这样募兵制慢慢的登上了朝廷的舞台,因为募兵的待遇比卫所兵好,这样长期对比,增加了军户卫所兵的逃亡和厌战,对朝廷实行的军户制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是朝廷财政不足。到朝廷中期,皇室的人口增加,再加上土地被地主阶级兼并,税收持续减少,这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这时候本来承诺给军户的免租也取消了,朝廷不停地给军户加税,各种名目的税收压榨着底层的军户们。悲惨的军户家庭除了要出壮丁当兵以外,不仅要种地养活自己,还需要不停地缴纳各种名头的赋税,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军户的积极性,他们所承受的压榨比的民户还要高很多。本来为朝廷服兵役,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军户家庭应该被尊重优待,最后却成了社会的最底层,加速了军户的崩溃。
再次是军户地位低下。一旦一个家庭成为军户,那这个家庭就世世代代成为军户,家里人经商和考科举都受到了限制,就算是跟其他人通婚,也无法改变军户的地位。而且很多卫所的所在地作为屯田区,是很荒凉的,世世代代在这种地方生活,也打击了军户们的积极性。到了朝廷后期,这些卫所的长官,也加大了对卫所军户的欺压,他们将辖区内的军户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平时除了让军户给自己干私活之外,还私自增加朝廷收取的赋税,克扣军户们的俸银,这些军户已经实实在在沦落为卫所长官的私人奴隶了。到这时,军户制实际已经崩溃,这些军户平时被压榨厉害了,大部分的时间在田间劳作,哪里还有战斗力可言。
可想而知,一个人从生下来就当兵,当到六十岁才算是完事,如果要是有晋升的通道还好,如果没有晋升的通道,趁着机会谁还不留,如果战胜了溜不了,战败了上哪里统计谁战死还是谁跑了。找一个山头落草为寇不香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