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知青5(1 / 2)
就在陈柔他们要走路的时候,大队长这时候开口了,“你们来两个人坐牛车上吧,走一段路换一批人,这样也能松快一点。”
也就是这批知青懂事,听话,要是换了其他人,大队长他们非得磨练一下这些知青才行!
这次来的人还不错,五个知青都是懂事听话的,所以,他们大队上的人大方一点也没啥。
陈柔他们商量了一下,五人轮流交换着坐,至少轻松一点。
至于那个王芳芳,也就是住在下铺那个脚丫子味的床铺上的人,哪怕有点嫌弃周围的环境,但是初来乍到也不敢显露自己的娇气。
再加上其他人也没有说什么话,王芳芳也只好少数人服从多数人。
不过有一点值得一说,那就是这次来的三个姑娘,这家庭条件好像都很不错,身上也没什么补丁。
这也给大队长一个很好的观感,到底是城里下来的人,干活是完全比不了村里的人,倘若这些人的家庭条件好一些,就算挣的工分少也没关系,也饿不到他们!
等到下午两三点的时候,他们总算是到了。
而他们到达的知青点,外面有杂草在生长,泛着一点黄,但是又有新芽在萌发出来。
至于知青点里的人,也不多,就7男8女。
要不说这黑省地域辽阔呢,这房子修建的也大,住的也是炕。
一个炕可以住十个人!
就是有一点不好,这么多人都睡在一个房间,难免会产生矛盾。
比如说那些老知青们看到今年又来了新知青,眼睛都快瞪花眼了!
其中知青中的老大姐刘爱兰忍不住跟大队长抱怨,
“大队长,我们这房子是真的住不下,而且一个炕最多住十个人,我们现在已经有八个人了,男知青挤一挤还能住下,但是女知青可就不行了。”
“只是挤一挤而已,11个人还不能啊?”
大队长头上的皱纹似乎可以夹死一只蚊子。
然而,那些老知青还是满脸不情愿。
“真不行?”
大队长又确认了一下。
其他知青齐齐的摇头,甚至还想着带大队长去看一看那个房间。
如今男知青和女知青一人一间房,炕上是一个大大的炕,但是多来一个人的话,势必会挤到其他人。
如今天气也越来越热,这么多人挤在一块儿,烦都要烦死了。
冬天的时候挤一块儿没问题,说不定还热乎一点,但是现在天气会越来越热,炕上十个人都嫌多,哪能再多一个?
而且女知青,都是有点爱干净的,自然不肯和别人挤着。
真要住11个人的话,等到夏天他们就只能肩膀挨着肩膀睡,炕下,肯定全都是汗水!
大队长还有点不相信,但是去看了一眼这个炕,也只好走出来,说,“你们有谁想要去村民合住?想的话,我可以带你们一起去。”
而这个时候,一个女知青嘟囔了一句,“现在村民家一家人都在炕上,男的女的都,女知青哪好意思去呀!”
声音虽然小,但是周围又没有人说话,所以这声音显得格外大。
老知青中的男知青也回了一句,“男知青去住村民家也不安全,要是哪家想要男知青做上门女婿,那才亏大了!”
大队长的脸色变得越发难看,而陈柔主动站了出来。
“大队长,有没有多余的空房子,我想搬进去自己住!”
大队长的脸色倒是微微好看了一点,好在有人转移了话题,就是这话里的信息不太悦耳。
“现在我们村里的人都住不下,哪有多余的空房子给你们住?”
“那我们可不可以在知心点见自己的房子?既然来到了农村,肯定要在农村待很久的,等到我们离开的时候,这房子就不带走,也算是为农村做了贡献。”
陈柔这话一出,倒是得来王芳芳和文清丽赞扬的眼神,虽然她们不想一直待在这里,但是短时间内恐怕没办法回城,而且一个人住总比和其他人一起住要好!
这样一来,出点钱来住房子也不错。
只是那些老知青的脸色就不太好看了,他们有一些下乡的时间久,都有两年的时间了,家里已经不能给他们任何支持,甚至有些家庭还要他们弄各种东西送回家。
恐怕这建房子的事情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之前开口嘟囔的那个女知青,名叫李大花,她忍不住心里的嫉妒,酸言酸语的说,“你们刚来,就想要出去独自住,还要建自己的房子,资本家的小姐都没这么夸张。”
这会儿就过于严重,而且扯到了资本家的小姐,这个名头和谁背上,那这人肯定会受很多苦。
“咋的?自个儿出去住,就是资本家的小姐了?那你还不是破坏了社会主义的强强,我们这次下乡来干什么?是建设农村。”
文清丽也不是个好惹的,真要和这些小气吧啦的人住在一块儿,她的钱和票根本就不能光明正大的,万一有什么好吃的都不能独自开小灶。
而且和这么多人居住,还得注意小偷问题,都住在同一个房间里,这么多人进进出出的,想要抓贼都不好抓。
“建个房子,我们也好安心的去做自己的事情,如果有机会回城的话,这房子肯定会留在这里了,这件事情对农村有益,你们呢,做了啥对农村有益的事情?”
“你们下乡来,恐怕连庄稼苗和杂草都分不清吧?下乡来啥事儿都没干,反而分了农村农民的口粮,你们才是社会的蛀虫!”
甭管这话是不是正确的,反正文清丽就不信了,这些在城里啥都没学会的城里人,一下乡来,干农活竟然还能比那些农民做的还要顺手!
而那些老知青原本黄黑的皮肤也瞬间变的通红,很显然,这会儿揭露了他们的真实面目。
旁边的大队长眼里倒是透过一丝满意,本来这些老知青啥都不会,还喜欢在一旁做些这些勾心斗角的事,他们村里的人都不稀罕和知青交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