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书院(1 / 2)

加入书签

云家的书房开放以后,一跃成为东山村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之所以说之一,是因为还有一个地方也聚集了不少人,那就是村对面的山湾子。

东山村的人管河对面的那块荒地叫山湾子。

据村长刘向荣说,孙夫子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个大商人,已经买下了山湾子那块地,要在上面建一个更大的东山书院。

现在大伙儿都还意识不到对面更大的书院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能想到的就是今年估计都能捡着不少活儿干。

毕竟孙夫子承诺过,如果要请人做事,定是优先东山村的村民来。

这不,现在对面已经在开始请人开荒了。

村长也不知从哪里弄来好些小船充作过河的工具,每天早晚负责接送人干活。

而随着对面正式开荒,要盖新书院的消息也很快传开。

安之这个小财迷听说之后,立刻跑去问孙景澄:“孙叔,对面真要盖书院?”

“都已经开工了,这还有假?”

“此前怎么没听您说起呢?”

“还未正式确定的事情怎能说,万一让大家空欢喜一场可怎么办?”

“那倒也是。”安之紧接着又问:“那书院得盖多大啊?对面那么大的地方书院全都用得上吗?”

孙景澄回:“对面的地方全部加起来不到百亩地,除掉边边角角不能用的地方,剩下大约也就七八十亩,这哪里算多?

我还只担心地方不够用。”

七八十亩还不够用?

请原谅小土包子云安之无甚见识,在她看来七八十亩地别说是盖一个书院,就算是要盖十个书院都行了。

好在她虽不懂,但也愿意虚心请教:“孙叔,我打听一下,对面那书院打算怎么个建法儿,竟然要用这么多地方。”

孙景澄掐着指头给她算:“在我的计划里,这个书院从蒙童到举人全部都会收。

按照最简单的划分方式就得分为蒙学、经学、秀才和举人四个不同等级。

不同等级人定然不能混在一起上学,所以光是讲堂就得准备四座院子,似蒙学和经学的人多,估计还得多备一套院子。

讲堂只是读书所需,可是君子六艺,似乐、射、御,都需要专门的场地。

之后我们会改旬休为月休,所有的学生原则上都得在书院住着,这样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所以书院就得配备居舍和食堂。

这么大个书院,定然也得专门的藏书楼、讲经堂、文庙等地。

除此之外还得预留出碑廊、牌坊,用作大儒或杰出弟子留书所用。

有了读书的地方还得有休闲的地方,似花园、假山、亭台楼阁、花池水榭之类的,也都得考虑上。

如果地方足够,我还想挖个湖出来,春秋时分,学子泛舟湖上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再者书院有了学生就得有夫子,所以还得给夫子们准备居舍。

似一些成名的大儒前来任教,那还得给人家准备单独的房舍,不说多了,二进院子总得有吧。

你自己算算,这得多少地方,就这我还没有算茅房、柴火房、马房、洗衣房、库房等一系列杂七杂八的东西。”

安之听完之后瞪大双眼许久没有回过神来。

她一时不知道是该夸孙景澄有宏伟目标还是要损他异想天开。

“嘿,你这小孩儿,听傻了?”

安之赶忙摇头:“没有没有,我就是在想…在想您要去哪里弄这么多学生来。”

对此孙景澄早有准备:“安之,你知道一个书院最容易出头的方式是什么吗?”

安之摇头。

她又没读过书,哪怕是上辈子她也没正经上过什么学,哪里晓得这种事情。

“是大儒。”孙景澄道:“只要一个书院能够请到足够多的大儒,那它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扬名天下。

只要我能在今年六月之前请上三到五个大儒来东山书院坐镇,我保证明天正月十五,咱们的书院门口全是从五湖四海慕名来求学的学子。”

这话安之听懂了,就是要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而周叔之前所描述书院,大约就是良好的教学环境。

安之又问:“孙叔,那您能在六月之前请到三五个大儒吗?”

“这个嘛!”

孙景澄尴尬一笑:“还在联系,还在联系。”

这话安之也听了,目前还没有请到,并且也不一定能请到。

兴许是安之脸上的失望太过明显,孙景澄立马补救:“不管能不能请到大儒,我的大师兄一定会来!”

“您的大师兄?”安之还是给面子地问了一句:“他很有名吗?”

“那当然!他可是当今皇帝登基以后的第一个状元,真正的天子门生。”

这倒是勾起了安之的兴趣。

状元,还是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状元,想来皇上对他一定印象深刻,只要不作死就会有不错的仕途。

安之忙问:“那您的大师兄现在还在当官吗?

他当了多大的官,说出去能不能吸引很多人来拜师?”

“嗯,这个嘛!”

这话实在太熟悉,安之有了不好的预感。

孙景澄道:“我大师兄入仕后便任翰林院修撰,三年后升翰林院侍讲,此后……此后多年再无升迁,去年他已辞官归乡。

但是!

我师兄虽只居六品官,但是他在翰林院多年,所经历的院试、乡试和会试数不胜数,于科考一事颇有心得,定能助咱们书院的学子考得好成绩。”

安之在心里庆幸,还好还好,是自己辞官,不是被皇上削官,最起码大面儿能过得去。

托上辈子看过那么多小说的福,安之知道翰林院侍讲乃是正六品官职。

虽说是从正六品的官职上退位,但好歹也是个进士,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也是高不可攀了。

再者说,有监考阅卷经验的夫子说不定比大儒更有用,毕竟他们更清楚应试技巧。

这个新的书院,说不定还真能闯出些名堂来。

说完这些,孙景澄又站起来自信十足道:“安之,你等着看吧,有朝一日东山书院一定能够闻名大晟。

东山书院一定能成为天下学子心中的圣地。

到那时,咱们书院的学生都会以东山学子的身份为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