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世界地势图震撼无比的大明众人(1 / 2)
此时的董伦也是惊愕不已,他们作为军机大臣,自然明白海禁政策对于大明的重要性,但圣孙所言的这些信息,却让他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黄金72万两,白银1276万两是什么概念?
这哪是去做生意了,这简直就是去抢劫了!
不,是直接把其他国家的国库都给搬回来了!
这些军机大臣,哪怕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海外贸易为什么会有如此暴利。
实际上,七下西洋才不是什么面子工程,而是彻头彻尾的皇家独占贸易,其中的利润,是极其恐怖的。
而此时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帖木儿汗国的崛起,东西方商路,早已经断绝,而大明的拳头产品,诸如瓷器、丝绸、茶叶等等,别说卖到西洋,就是卖到印度,那可都是彻头彻尾的天价!
如果没有郑和七下西洋所带来巨额利润,历史上的朱棣也不可能完成“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伟大功业。
毕竟,无论是五征漠北,还是迁都北京,疏浚大运河,亦或是编撰永乐大典,这些事情所需要的钱,那可都不是小数目,而刚刚经历了靖难之役的大明,是怎么凭空变出来这么多钱的?难不成是靠收田税?当然不可能了,都是从外部获取的。
这里面的道理,其实想想就知道了,如果下西洋不挣钱还赔钱,那干嘛要坚持搞这么大规模还这么多次?难道真是为了找朱允炆?
而正是因为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益,而且是皇帝独占了如此巨大的利益,从事海贸走私的文官士绅才坐不住了,所以到了明堡宗登基以后,文臣就撺掇着,取消了“劳民伤财”的下西洋。
而宣德九年,郑和的副手王景弘率船队出使苏门答腊等南洋国家,也成了大明远洋舰队最后的绝唱。
从此以后,档案焚毁,船厂废弃,海贸利益被沿海士绅家族所独占。
“这官方海上贸易真能挣这么多钱?这真的可行吗?”董伦忍不住开口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若是能如此,那国家有钱,百姓又能维持稳定,或许部分开放海禁,也未尝不可啊,毕竟大明若是有大宋的岁入,又不用承担岁币和土地兼并之苦,国运多延长百年,恐怕也不是不可能啊!”王景也惊叹道。
朱元璋没有立即回答,他的内心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挣扎。
他深知海禁政策对于稳固大明农业基本盘的重要性,但朱雄英的话却让他意识到,或许只有打破常规,才能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不过,财富虽然诱惑人心,但国家大事毕竟不是儿戏,事关大明国运的国策也不可轻易变更。
所以朱元璋还是决定,等锦衣卫有了结果以后,再通过小规模官方贸易,实验一下利益几何,到时候再对海禁和不征之国这两件事情做决定。
实际上,正如海禁的本质目的是为了稳固大明农业基本盘一样,所谓不征之国,本质是为了让大明有一个良好的地缘环境,从而能够专心致志地对付北元这个生死大敌,也是为了避免子孙里有隋炀帝这类的货色,再搞出类似三征高句丽以致亡国的事情。
朱元璋自己都说的明白,所谓“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而这一切的前提其实都是第一句,也就是这些蛮夷之国,全都偏安一隅且有山海阻隔,国家占据的地方又都很穷困,所以打起来费劲还没收益,就别为了好大喜功去打了。
但是如果这第一句的前提就变了,这地方一年年产黄金万两,白银八百万两,那事情的性质可就不一样了啊!
这就变成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不征之国?什么不征之国,老子的大将军炮呢?!
平复了一下心情,朱元璋继续道:“那这非洲、美洲,可有地图?”
“地图是吧?等等,家里就有一个老的世界地势图详情见后页彩蛋章,贴墙上好多年了。”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他们等了足足两个时辰。
而对于朱元璋和在场的众人来说,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煎熬,心情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紧张,期待着那张能够揭示所谓“非洲、美洲”真相的地图。
终于,当地图从阴阳炁海中飘落的那一刻,众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了上面。
这是一张他们从未见过的地图,上面绘制着广袤的陆地和海洋,标注着陌生的地名和符号。
不过,跟他们见到的地图不同,这个世界地势图,却并没有标注国家的名字。
朱元璋的双眼微微眯起,他努力辨认着地图上的每一处细节,而董伦和王景等人也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地图,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信息,毕竟这张地图从地势角度,详细的简直令人发指!
用最合适的词句来描述,那就是整个世界,在眼前铺开,而且是一览无余的铺开!
这种视觉冲击力,显然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