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24章 洗不白的李鸿章(下)(1 / 2)

加入书签

小龙当过兵,而且还曾因为自己过硬的军事技能和特长,受到过重点培养。军人培养的方向,除了个体的单兵作战能力,那就是战略战术的军事素养。

所以有关甲午海战,他自问了解的不少,齐鸣这一问,他一点都不怵,当即1234的就给讲起了败因。

他说的这些其实历史课本上也有,清朝高层战意不强,清朝腐败军械落后,阵型刻板,底层官兵战斗意志不强。

其他都还好说,就最后一条,齐鸣是不认同的,他看向张奥,调侃道。

“你小子要这么说,就不怕那些战死的老兵去找你。致远号的管带邓世昌就不用说。但以身殉国的可不止他一个。(PS:管带是清朝官职,在北洋水师,管带相当于今天海军舰长)镇远号的管带林泰,船只搁浅,自杀殉国,定远号的管带刘步蟾,船被击沉后,他也自杀殉国,还有水师提督丁汝昌,最后也是自杀殉国。

这些都是高级将领,人家死都不怕,还怕跟小鬼子拼个你死我活?说什么战意不强,其实有点刻意贬低清朝的将士了。”

张奥这下还真不好反驳。

“你是当兵的,打仗懂得肯定比我多。那时候的海战,比的无非就是谁的船开的快,谁的炮弹打的远威力大。

想要开的快,一是机器性能,二是燃料的燃烧效率。北洋水师的船大部分都是,英国和德国造的,不比日本差。那你知道燃料是谁提供的吗?”

张奥哪知道这个,他看了看小龙,也没得到答案,最后只能等着齐鸣公布答案。

齐鸣也没绕弯子:“燃料,全来自开平煤矿。不过因为官商勾结,送给军舰的全是废煤渣,燃烧效率低下不说,一烧冒的全是浓浓黑烟,日本的舰队隔老远就看的到。

其次就是炮弹,炮弹大部分采购自,天津机器制造局。打过去的炮弹掺沙子的,哑弹的,这些你书上肯定看过。甲午海战会输,这两家供货商至少要背一半的锅。

而这两家还都是李鸿章主导创办的。你觉得买煤的钱,和买炮弹的钱,最后去了哪儿?”

张奥和小龙其实都知道齐鸣话里的矛头指向了谁,但却有点不愿承认。从他们接收到的信息,虽然李鸿章在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了字,但对这位老人的评价还是正面居多。

现今,不管影视剧还是历史课本,都把李鸿章描写成一个帝国修补匠,背锅侠的悲情角色。

齐鸣看到他那纠结的样子,干脆再加一把火,开口道:“你既然是合肥的,那肯定去过李鸿章故居,你觉得有多大?

一个当官的,要是不贪,光靠工资能建那么大房子吗?

其实古代当官的,贪点也正常,这叫和光同尘,大家都贪,你要是不贪,还混不成高官。但是关键这老头不但自己贪,还拉着全家人贪。

他的功劳之一就是洋务运动,当时最有代表的四家军工公司,李鸿章主导创办了3家。因为是军工企业,李鸿章坚持<疑人不用>原则,企业管理人全是自家亲戚。

在他的公司造的枪,每一支都要比进口的贵7两白银,但是造出来连李鸿章自己的淮军都不装备,最后还是要从外国进口。

当时为了发展本国工业,全是花大价钱,从英国买的最先进的设备。那种设备甚至能帮清朝,造出当时最先进的加特林机枪,但最后却全部用来生产一种要两个人合力才能使用的老式抬枪,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

张奥很不理解,能造更厉害的谁会造弱的,这有违常理。

“理由很简单,当时国内技术水平低下,想造枪,光有机器还不行,还要高薪聘请外国的专业人才。但李鸿章的那些亲戚们,又怎么舍得让外国技师赚这钱,所以这种高薪职位全部招的自家人,自家人没技术,但工厂总要生产,便全部生产这种落后的东西充数。

李鸿章有个同僚叫容闳,他曾经估算过,李家当时的全部资产,大概是4千万两白银。以那时候的购买力,换算成现在的货币差不多600个亿不到点。”

说着,齐鸣又指了指张奥手上的信,道:“跟他一个级别的左宗棠的资产是2万两。1李差不多等于2千左。直到民国,华夏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还是李鸿章孙子掌管的。”

“嘶~齐哥,这个还你算了。”

张奥知道,齐鸣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骗他。这会儿他有种偶像塌房的感觉。

“怎么?他不是你偶像吗?”

“齐哥,你这话扎心了啊!”

齐鸣继续调侃着他。看在他俩是老乡的份上,他其实都是收着说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