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黄巾军必受重创(1 / 2)
虽有黄巾三十六渠帅,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重地域,
然而实则,最为强盛,引人瞩目的,唯此三支雄师。
其余者,皆如秋后之蚱蜢,蹦跶无多时矣!
若失其一,黄巾军必受重创!
张角之能,断不会坐视张曼成与波才麾下黄巾大军覆灭!
张角之才,毋庸置疑。虽黄巾之乱背后有世家推波助澜,然能以迅疾之势席卷大汉,仓促举事亦至此境,无人敢轻视张角!
即便朝廷公卿,乃至坐拥天下的汉灵帝,亦不敢小觑此人!
若非张角才智滔天,早丧于大汉之手矣!
可料,黄巾之乱后,张角必已多次面对大汉之袭,或有洞天境之上者出手!
然而,皆无法奈何张角!
忽地!
此刻,一道身影显现于九天之上。
此人乃一风度翩翩的中年儒士,非武将之姿,更似文士之态。
“拜见渠帅!”
数十位黄巾将领皆面带敬畏,向此儒士行礼。
显然,波才在这些将领心中地位极高,皆诚心敬重。
“此即波才弓?”
李长生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这位后世被赞誉为黄巾第一猛将之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钦佩之情。传说此人用兵如神,曾经击败过汉末三杰之一的朱儁,堪称绝世英才。然而,令李长生感到惊奇的是,张曼成并非他原本想象中的那种粗犷豪迈之士,相反,他风度翩翩,宛如一位文雅的君子;而一旁的波才同样也是一副儒雅装扮。这让李长生意识到,原来黄巾军的高层人物竟然都是如此博学多才、文武双全的非凡之辈。
&34;贵客请进!&34; 波才的目光深邃而充满深意,他微笑着向李长生二人投来一瞥,并伸出右手做出邀请的手势。那一刻,李长生能够感受到对方眼中流露出的真诚与友好,仿佛在告诉他们:这里欢迎每一个有识之士的到来。随着波才的引领,李长生和同伴一同走进了大门。门内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宽敞明亮的大厅布置得典雅精致,四周墙壁挂满了书画作品,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李长生越发坚信自己来到了一个不同寻常之地——这里或许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机遇……
闻言,数十位黄巾将领毫无疑虑,渠帅称贵客,必是贵客无疑。
况且,他们并未从李长生二人身上感受到敌意,反而有亲近之感。
心中暗自揣测,二人是否为黄巾军中人。
“请!”
李长生微微一笑,身形一动,来到波才身旁。
黄忠则如侍卫般立于李长生身后。
“请!”
波才再次言,随即走向黄巾军中最大的营帐。
须臾之间,波才亲自引领着李长生和另一人步入了营帐之中,并热情地邀请李长生坐下。李长生目光环视四周,仔细打量着波才的营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诧异之感。他惊讶地发现,这里与张曼成的营帐简直大相径庭。
张曼成的营帐内部空间宽敞,但除了几案之外几乎别无他物,显得格外空旷冷清;然而,波才的营帐却布置得井然有序,其中摆放着一个精致的书架,上面层层叠叠地堆满了竹简,显然都是些珍贵的藏书。看到这一幕,李长生不由得对波才所收藏的兵法书籍以及各类杂学典籍深感钦佩和惊叹。
要知道,他们身处的可是三国游戏世界,在那个时代,普通百姓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书籍这种宝贵的知识载体。即便是那些世家大族所珍藏的书籍,恐怕也难以与波才这里聚集的海量藏书相比拟。李长生暗自思忖着,眼前这位波才将军必定是个博学多才、志趣高雅之人。。
然,考虑到部分可能源于黄巾军从豪强手中掠夺,便释然了。
波才不收金银财宝,不收兵甲,此乃大智慧。
“李兄是否觉得奇怪?”
“我这黄巾贼,竟喜好读书,藏书。”
波才见李长生眼神,淡然一笑,言道。
“不奇怪。”
李长生摇头,答道。
“哦?”
波才惊讶道。
“读书使人明智。”
李长生言。
“哈哈哈,早闻曼成与李兄一见如故,我尚感诧异,曼成确是谦谦君子,但骨子里有傲气。”
“只因天公将军算出李兄乃黄巾之希望,曼成断不可能如此敬服李兄。”
“今日一见,波才方懂。”
波才仰天大笑,笑罢,惊叹道。
对李长生,他有种相见恨晚之感。
李长生微笑,自波才言“贵客”二字,便猜到他可能识破身份。
波才,好个波才!
难怪能成为击败汉末名将朱儁的黄巾第一猛将,此智非寻常人可及。
黄忠眼神一凝,未料波才竟如此厉害。
未曾见过主公,且二人易容改貌,波才仍能辨识。
他渐渐明白主公为何要来长社县一行。
如此惊世之才,若能招揽,必能使南阳郡实力大增!
甚至可说,得一波才,胜过无数名将谋士!
因波才,便是!
且是最顶尖的!
“李兄不想知我是如何识出身份的?”
波才忽然看向李长生问道。
“猜出来的。”
李长生微笑着答道。
波才确心思细腻。
他凭猜测,加之同阵营的好感,才识破。
换作他人,定猜不出。
即便是颖川郡声名显赫的庞德公与水镜先生,亦未必能做到!
因他们无同阵营的好感。
黄忠愣了愣,旋即明悟,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怕谁都能猜出,那主公便危险了。
如今看来并非如此。
再者,即便接下来他与主公在颖川郡惹出事端,聪明人即便猜出一二,也不敢断定。
即便是大汉朝廷,亦是如此。
毕竟主公的实力,还有他的实力
世间之人皆揣测,无确证,无人敢断言,即便心中存疑,亦只能付之一笑耳。
南阳郡李长生,竟有此等威能乎?
无论豪门显贵,抑或大汉朝廷,皆不敢信也!
“正是,猜中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