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七章 难道算术真有魅力?(1 / 2)

加入书签

“并没有事。可能是最近夜读所至。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我的心愿,是希望在算术上有所成就。既要有所收获,自然也需发奋苦学。虽然累些,乐在其中。”

孙雨瞪眼看着贾宪,向后仰靠住椅背。

靠了个空,差点摔倒。

这才注意到这个教室里面都是凳子,根本不像现代那样设置椅子。

忍不住站起来,想劝两句,又觉得有些多管闲事。

隐晦地提醒他,“你听说过‘拔苗助长’的故事吗?其实小苗自然就会长大,太着急了反而坏事。”

贾宪点头说道:“‘揠苗者,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我虽愚钝,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得娘子演示算术,思潮如涌,反复琢磨,难以成寐。唉,只恨自己学艺不精,难以领悟算术之妙。”

孙雨被人家这好学精神震惊一脸,张张嘴,实在不知道还能表达什么。

摸摸鼻子,转移话题,“那个绸缎有点眉目了吗?”

其实孙雨回到绫锦院后询问过姨妈绸缎买卖的情况。

得到的回答令她有些吃惊,原来在京城做绸缎买卖并不容易。

难处在两个方面。

首先,京城各行业的大商人为了防备宫中骚扰,应付“科配”,不得不抱团经营,形成行会。

由行首与官府交涉,科派各种官府所需之物。

“科配”就是官府强制性购买货物,价格很低,如《卖炭翁》,说的就是官府科配。

行会管理严格。比如本行业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并登记,否则就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

行首一般是大坐贾,不是官吏。

发展到了现在,由于经常游走于商人与官府之间,形同行业“地头蛇”。

上勾官府,下欺行商、小商,经常损害百姓利益。

各行有行会,绸缎行自然也有行会管控。

孙雨如果想销售绸缎,按照正常程序,要先向行会登记。

请求那些形势大户定下价格和经营地的范围,才能向京城中小商家销售绸缎。

而京城中小商家也不敢违反行会规矩,否则就难以在京城经营下去。

了解到这点后,孙雨已经对卖出绸缎没有信心了。

贾宪不过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少年。估计也是不了解商业经营,才会满口应承。

第一难处来自民间,已经把孙雨打击的没有信心。

第二个难处则来自皇宫大内。确切的说,来自皇帝,也就是官家。

今年七月,官家下诏说:锦绫之类的精美丝绸,对国家有害无益。买一匹锦之费,可以买好多匹绢了。让宫中带头崇尚节俭。

京城的锦绫交易量一下子降了下来。

这事和绫锦院密切相关,高姨妈她们都知道这事。

孙雨虽然托人卖绢绫,其实锦才是自己最大的希望。毕竟锦价很贵。

哪知古代有这么多限制,看来自己想要经商,还是得依靠本地人的力量。

光凭自己的想法,不定哪一处就撞雷了。

没想到贾宪很随意:“幸不辱命,已经讨到了陈员外的应承和帖子。”

说话间,两只眼睛只顾盯着孙雨写下的方程。

孙雨愕然。追问道:“京城不是有行会限制,陈家敢收外来的绸缎吗?”

贾宪看了她一眼,摇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但是吴先生给我一张手帖,持帖子到陈家绸缎铺子一问便知。”

贾宪言辞凿凿,看来这事确实可以做。

孙雨想想,和他商量:“既然有帖子,想来是可以的。事不宜迟,我即刻回去安排。贾宪,我这就告辞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