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章莼鲈之思(2 / 2)

加入书签

“陈阳,这什么鱼啊?怎么看起来还有翅膀?”饶晓霜站在桶边,想摸摸,但又不敢。

陈阳也不认识这玩意儿,这家伙颜色有点像黄颡鱼,但腮边的两道鱼鳍形状却像贝壳,但最奇怪的还不是这翅膀似的鱼鳍。

“你看你看。”饶晓霜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你看这些鱼的鱼鳃好像有四个唉!”

陈阳仔细一看,还真是,这鱼鳃膜上有两道橙色斜纹,酷似2片鳃叶。

这时候,身后一个沙哑的声音传来:“现在的年轻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都快养废了!”

陈阳都不用掉头,这种时候能说出这种批判意味浓烈的话来,必是惠老头。

果然,惠老头一脸嫌弃地站在两人身边说道:“这叫四腮鲈鱼,苏沪一带又叫他花姑鱼、松江鲈。这种鱼是沪市松江名产,此鱼头大尾小,巨口细鳞。”

“这种鱼是中洄游鱼,一般在江河里生长,春季入海产卵传宗接代。”

饶晓霜是警察出身,法律意识很强,这鱼奇形怪状,会不会……:“惠……爷爷,吃了这鱼会不会进去啊?”

“别以为咱们华国人吃鱼只能吃青、草、鲢、鳙、鲤,可以吃的,奇奇怪怪的鱼多了去了……不过这个是二级,不能吃野生的!”

惠老头说话大喘气,噎的饶晓霜也是差点没呛死。

惠老头一把操起一只四鳃鲈后一脸嫌弃地扔进桶里:“养殖的……听说这些年吴江那边养这些的比较多,号称鲈乡嘛!”

陈阳这时突然拍腿说道:“我知道了,这原来就是松江鲈。号称江南第一味的松江鲈。”

饶晓霜眨巴着大眼睛问道:“这有什么说法吗?”

陈阳笑道:“你们听过莼鲈之思的典故吗?”

饶晓霜摇头,惠玉成明显也不知道,但是不想在陈阳面前跌份,只好装作不在意的样子,转头看向别处,耳朵却一耸一耸的暴露了他的内心。

陈阳故意大声解释道:“要说起这个典故,那就长了……”

原来,西晋初年,吴江人张翰官至大司马东曹掾(yuan),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父亲就是江东孙吴的大鸿胪张俨,张俨死后不久,东吴被灭,作为亡国之人的张翰虽然善于写文章,但深感亡国之痛,佯狂避世,即使被齐王征辟为大司马东曹掾也终日郁郁寡欢,思念家乡。

张翰才思清俊,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张翰像大多数魏晋名流一样,性格放任不拘,他偶然遇上了一个叫贺循的会稽人在城门边弹琴,因为其琴声清越,便与他一起到了洛阳。

到了洛阳之后,张翰以其出众的才情很快得到齐王的赏识,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这时的齐王势力如日中天,张翰亦可谓春风得意。

但是张翰却对老乡顾荣(彦先)说了这样一番话: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在这种时候,一个人名声越大,他的风险也就越大,那时你想隐退也来不及了,我本来就是一个山林间的人,我已厌倦了官场生活,希望彦先也要三思啊。

顾荣执其手,怆然说道:我多想和你一起去采南山蕨,饮三江水啊!

张翰把自己的心思朋友顾荣说了之后,抬头向南望去,天空一片渺茫之色,飒飒的秋风吹了过来。

张翰心中一动:秋天来了,故乡吴中的菰菜、莼莱和鲈鱼早该成熟了吧?

用它们来烹饪的菰米饭、莼莱羹和鲈鱼脍,是多么鲜美啊!

张翰似乎突然领悟到了某种人生真谛,感叹地说道:人生最重要的是要适志,自由地生活,怎么能为了区区功名而远离故乡呢?

于是张翰当机立断:回家。第二天他就上书齐王,接着便挂冠回乡了。

后人对张翰评价颇高,宋代苏东坡有诗赞美张翰曰:“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几早,直为鲈鱼也自贤。”

张翰字季鹰,这首诗大概意思就是功名利禄不过过眼云烟,张翰这人真洒脱,不要说他懂得退让取舍,就是为了鲈鱼这一条也可以看出张翰的贤明啊。

可想而知,作为发明东坡肉的吃货苏轼这是找到知己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