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回《不速之客,白衣使者第一章(1 / 2)

加入书签

一番跨年的征战,吉义灭了赤髯仙,控制温凉河两岸,统合各村庄为温凉乡;灭了“饮血双豪”和秦大王、收了巫寨主和李寨主做附庸,一统四色山;然后又因夏将军摆鸿门宴,将计就计将其灭了,地盘和手下大为增加。

至此,吉义以山士武山大老爷的名号,总共统辖了温凉河两岸南武庄、春霖庄、虎窝庄、裘庄、魏庄、张庄等六个庄子,龙崖寨、抱犊寨、泉崮寨、黑山寨、黄山寨、红山寨、青山寨等七个寨子外加一个九曜宫,地盘范围达到东西六七十里、南北百余里之大,内中有四十来个小山村都奉山大老爷为主。

这么大的势力,平常乡长如何能及?吉义却不爱张扬声势,反而尽力隐藏自己实力,哪怕已经是个地跨几县的大土豪了,名号却连乡长都不称,还是叫做庄主而已。

可是势力已经这么大了,难免还是会引起官府注意。去年甲子年,因谶语之故,各地官府受到何太后三令五申,严防义军举事;今年乙丑年,虽然没有防得那么严了,但仍不可掉以轻心。

吉义与众同门商议,决定将老窝从温凉河边的南武庄迁移到熊耳山中的龙崖寨;将大部分粮草屯到龙崖寨、抱犊寨、泉崮寨这三个山寨;将灭了各势力所收集的财宝藏在龙崖寨附近的山洞里。这样免得钱粮放在村庄,一旦被官军围剿难以保全。

迁居之后,吉义的身份由南武庄大庄主改为龙崖寨大寨主,不过仍然叫做“山大老爷”而不是“山大王”,毕竟“山大王”跟那个“山大王”容易混淆嘛,前者是“姓山的大王”,后者是“占山为王的大王”。

再说吉义并不想要称王,这样除了引人注目之外并没有什么好处。纵观史书,往往无知的浅人都爱称王称霸,锋芒毕露;而有谋略的能人却往往不爱虚名,韬光养晦。这是“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之理。吉义有文化就明白这个道理,不妄自给自己加大头衔。

龙崖寨地形十分优越,适合据守,周围景致又好,适合修行。众同门都跟着吉义移居龙崖寨,致力修炼,勇猛精进。

整个地盘之内,一时安然无事。民众安居乐业,民兵一边种田一边操练,喽啰一边操练一边帮忙种田。。

外界的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天下风起云涌。甲子年举事的义军有不少已成了气候,较大的义军首领自称反王的已经有十几二十个之多。这局面犹如一首童谣所唱——

甲子转乙丑,反王遍地走。

军士累如狗,公卿犹醉酒。

这童谣说的是:从甲子年来到了乙丑年,许多义军首领成了气候称了反王。官军的军士到处围剿他们,累得像狗一样。可是朝廷的公卿大臣仍然顾着享福作乐,醉生梦死。

其实公卿大臣的醉生梦死,又怎能跟无忧天子的醉生梦死相比?

无忧天子如何醉生梦死?各种小事就不说了,如今他为了寻欢作乐又要干两件大事。

一是建行宫。历朝历代贪图游乐的昏君都爱建行宫,无忧天子杨匡自然也不例外。杨匡下令在京畿郊外兴建多处行宫,朝廷为此调拨民夫十几万开工,陆续又增加到几十万之众……殊不知今年将是一个大荒年,民间的劳力被大量抽去建宫室,更加无力抗灾!

二是剿义军。义军不是一直在剿着吗?还用得着天子下令?——不,这次有所不同。无忧天子专门要剿一支义军,因此尽管说要无为而治,却又特地颁布圣旨,命令有司调兵遣将,去把那支义军剿灭。

那支义军就是江右义军。这事情源自于一个挖空心思想当节度使的武将。那武将名叫赵占鳌,原本只是个小小的杂号将军,但凭着击破了一股义军,俘获一批义军女将、女兵和女子亲属,见内中有几个姿色颇为出众的,灵机一动拿来押解上京献俘,想要博得皇帝龙颜大悦,就会有所奖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