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2章 人算不如天算,悍匪孙海波(二)(1 / 2)

加入书签

田源认识孙海波之后,觉得孙海波有想法,办事也沉稳有序,这正是自己欠缺的地方,所以田源不管做什么事,都喜欢找孙海波帮自己出出主意。

而孙海波认为田源这人性格直爽,没什么心眼,虽然脾气大一点,但是对朋友还是很讲义气的。

不过两人此时虽然关系处的不错,但也只不过是普通朋友,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接下来伴随着改革春风吹满地,海波也想争争气了,他经常在报纸杂志上看到一些普通人经商致富的信息,孙海波觉得凭借自己的头脑,也可以做到。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孙海波并没有辞职,而是利用闲暇时间,跑到工农大棚市场上摆了个卖布料的小摊,这玩意本钱小,而且家家户户都得用,还不怕卖不出去放过期。

孙海波用竹竿搭了个架子,五颜六色的布料往架子上一挂,小生意就算开张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风险小的生意,利润同样也薄,而且来买布的顾客,大部分都是家庭妇女,挑来挑去选了大半天,最后因为几毛钱,还能跟你再磨叽大半天。

这还算好的,遇到那种胡搅蛮缠回来退货的,那更是憋气又窝火,撒泼耍赖,连吵带骂,当天的生意就算是白干了。

所以这买卖想赚大钱很难,但一个月对付个三头两百的,那还是轻松愉快的,比他下井出苦力要强上不少。

孙海波就这样干了一年多,家里的生活大有起色,所以到了1989年,就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

这女孩叫张慧茹,比孙海波小六岁,当时跟着父母在工农大棚市场卖鸡肉,两个人平时也总能见到面。

张慧茹觉得孙海波性格稳重,而且踏实肯干,另外还写了一手好字,看起来很有文化底蕴,于是便同意先接触一下。

两人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张慧茹更满意了,她发现孙海波不仅很有想法,志向也不小,虽然现在没什么大钱,但是日后没准能成大器,于是1989年年底,19岁的张慧茹和孙海波正式结婚了。

不过两人结婚之后,孙海波却碰到了一个难题,因为与此同时,他弟弟孙海涛也准备结婚了,这就牵扯到了中国大部分年轻人都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房子。

孙海波家里只有一套房子,按照常理来讲,孙海波是老大,而且先结婚,这套房子理所当然的应该紧着他先用。

但是孙海波思来想去,自己既然是老大,就得有一个大哥的样,这正是体现自己责任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弟弟结婚没房子住,最后他决定搬出去,先出去租房子住。

老婆张慧茹对孙海波的做法也非常赞同,海波这样的才是纯爷们,房子不是问题,去我家里盖一个不就完了吗!

张慧茹的父母住在工农区砂轮厂附近的平房,院子里还有一片空地,孙海波找了一些朋友帮忙,盖了两间小房子,两口子就在这里安居了下来,过上了快乐的小日子。

婚后的孙海波,不管是对待老婆,还是对待老婆家里人,都无可挑剔,而且他的事业也更上一层楼,完成了产业升级,不仅卖布料,还开始卖上服装了。

扩大销售品类之后,收入也是直线上升,此时的孙海波,每个月的纯收入都能达到上千元,这在当年的鹤岗市,已经算高收入群体了。

可是孙海波却不太满意,他觉得自己的生意体量太小了,人家有钱的大老板,都是直接去广州拿货,像自己这种小打小闹的,就只能被他们扒一层皮,根本剩不下什么利润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