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七章 大宋王国的覆灭(1 / 2)

加入书签

“威远岛(新几内亚岛)自然是要全占了。”齐天说道:“这么大一块无主的地,距离我们汉洲又这么近,不去把它占了,以后难道要便宜那些西洋人?”

“大总管,我汉洲才是根本呀!”潘其风说道:“我汉洲截止到六月底,不算新生岛,本土人口才三万五千余人,就这样,还要往东部填充。若要全占威远岛这么一大块地,前期投入必然巨大,且又没有产出。长久下去,是会拖垮脆弱的汉洲本土。”

“呵呵……”齐天看着潘其风焦虑的样子,不由笑了。

汉洲北部建业城等地已脱离军政管制,开始实行正常地方治理结构。以建业城为核心设立建业府,辖建业城,黑山城,新淮安城,开元城。首任知府由潘其风兼任。

既然屁股坐在了建业府的位子上,因而对建业府不停地向外输出物资和人口,自然会有些想法。

“威远岛全占,并不是全面地深入岛上内陆地区。在未来十数年,威远岛的定位,就是承接大明移民的中转补给点。我们只需要在威远岛的沿海位置,占据几个要点就可以了。以后,我们的发展重点,还是要慢慢转移到汉洲东部。”

“至于汉洲北部建业府,则是我们经略南洋最重要的支撑点。潘总管,有时候考虑问题,不能总被把控好汉洲所有领地的民政事务。”

潘其风闻言,面上不由一红。他确实被入移民持续减少,反而要输出大量的物资和人员填充威远岛和汉洲东部,极大地影响了全府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此刻,齐天委婉地指出,作为民政府的副总管,考虑问题要全面。齐天虽然是大总管,但年纪毕竟才十八岁,这使得三十多岁的潘其风多少有些难堪。

“大总管,潘总管。”兵备处的官员过来汇报问题,一下子缓解了潘其风此刻的尴尬。

“何事?”潘其风沉声问道。

“陆战队和乡兵营往内陆出击的计划报过来了,军政府那边让我们看看,有什么问题及时给他们提出来。”

“大总管?”潘其风转头看着齐天。

“这件事你决定就可以了,内陆土着应该是不堪一击。”齐天说道:“不过,难的是,如何保障出击人员的后勤补给,以及如何将那些土着带回来。”

“我亲自去一趟永兴堡(今澳洲北部阿德莱德里弗小镇),定当做好这次远征后勤补给工作。”潘其风颇为兴奋地说道。虽然不能与陆战队的乡兵营出击内陆土着部落营地,但能为“大军”督办粮草,作为一个读书人,似乎也能金戈铁马一回。

———————————

永兴堡已经聚集了一百二十多名第四陆战队士兵,以及四百多人的乡兵,加上征发辎重运输的夫子,人员共计六百三十多,马(驴车)车四十多辆,携带三十天的补给,准备攻击南边一百五十多公里处的土着部落联盟营地。

“傅队长,那些土着目前什么情况?”第三陆战队队长徐洪祥问道。

“那些土着都有些傻了!”傅锦彪咧着嘴笑着说道:“而且,他们一个个安静地很!既没有准备迎敌的动作,也没有逃跑的迹象。就连他们那个土城,还是跟几个月前一模一样。”

“哦。”徐洪祥也是疑惑,“你们最近几次过去探查,他们发现你们了吗?”

“额们骑马过去,探查他们的营地和土城,自然会被他们发现。”傅锦彪说道。

“狗日的,既然发现你们频繁探查他们的地盘,就是傻子也知道我们要打过来了。他们这样不备战,又不逃走,是个什么意思?”徐洪祥说道。

“所以,额就说那些土着都是傻子!”

徐洪祥翻了一个白眼,土着是傻子,可领导他们的几个漏网海盗,决不是傻子。其中,必然有蹊跷。

“徐队长,你担心个甚?额们这么多人,还有两门3磅的火炮。去了土着那里,直接轰开土城,杀进去就是!他们还能设个埋伏,暗算额们呀?”傅锦彪不以为然地说道。

他们骑兵一行三十多人,来往纵横那个土着部落营地,如入无人之境,身前与后背的板甲足以抵挡他们所有木质武器的攻击。依着他的意思,凑齐汉洲所有马匹,聚集两百多的骑兵,就可以击破那个仅两千人的土着部落联盟营地。

不过,汉洲民政府的要求则是简单而又坚决,尽量捕获更多的土着回来,以补充日益增加的挖矿需求。

———————————

“莫老二和大顺已经跑了,你怎么不走?”老鱼头站在土城的上面笑着问道。

“你救过我的命!”马朝虎瓮声瓮气地说道。

“后来你也救过我的命,咱们早就扯平了。”

“不一样的。”马朝虎看着面色潮红的老鱼头,心里叹了一口气,“当年要是没有你,我早就死了,也不能以后跟着你做事了。……我再陪你最后一段时间吧。”

“哈哈……”老鱼头大笑起来,没笑几下,又使劲地咳着,嘴角又喷出一股血来。

“趁着汉洲的人还没来,你赶紧走吧。活着,比什么都好!你知道吗,活着,是多好的事呀……”老鱼头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身体愈发虚弱,猎取回来的肉食,更是无法入口,只能每天啃些野果,喝点野菜汤,勉强维持自己每日消耗。

“不想跑了。”马朝虎淡淡的说道:“陪着你一起死吧。……而且,汉洲的人已经来了。”

土城外,一队三十多人的骑兵很快行进到城墙附近,然后打马绕着土城转圈。城外的土着慌乱地四处逃散,距离城门近的,直接跑了进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