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破城(1 / 2)
元和四年腊月二十,子时刚过,十几个模湖的身影,借助身上灰白色衣衫的掩护,穿越了蓟县外空旷的原野,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蓟县南侧城墙之下。
望了望城墙之上确定没有声响,一行人静静的靠着蓟县城墙,悄悄的潜伏下来。
整整一刻钟之后,城墙之上传来一阵微弱的脚步声,紧接着一队十几人的巡兵谩骂咧咧的走过。
静静的等待脚步声走远,确定巡兵离开,而且没有被发现之后,为首一人下达命令。
其中一个身材高大,魁伟的身形取下了背后的飞虎爪,瞄了瞄城墙之上的垛口。
旋转!
投掷!
飞翔!
只听“当”的一声,飞虎爪已经缠绕在了垛口的墙砖之上。
使劲拽了拽系在飞虎爪后面的麻绳,确定缠绕稳定之后,一个身形矮小,灵活的身影出现在了飞虎爪的尾端。
这道身影看起来颇为矮小,但是行动却相当稳健,只见他先是从背囊中取出了一个类似微缩版镰刀的工具,认真检查一番。
随后,不慌不忙的随后从腰间、左侧绑腿、右侧靴子依次拿匕首,检查过后放回原位。
最后撩起右臂的袖筒,检查了一下佩戴在右手手臂上的手弩,状态良好,已经处于了可以击发的状态。
从装备到兵器,从兵器到暗器,确定了随身携行的所有器物没有问题之后,给了身后一行人一个肯定的手势。
随后,一手抓紧麻绳,另外一只手握住猥琐版镰刀,手脚并用,开始攀援而上。
城墙之外,同行的十几个队友,一边小心翼翼的进行警戒,一边死死的将目光盯在他的身上。
在十几人的后方二里左右的雪地之中,几名身穿重甲,手持千里镜的军将借助明亮的月光和手中的千里镜也在紧张的注视着那么正在登城的身影。
在这几名手持千里镜的军校旁边,近万名的禁军步卒人手一面用白布做成的披风,隐藏在原野之上,静静的等候着命令。
……………………………………………………
蓟县城北五里,那座驻扎了近两万骑兵,蓟县周围规模最大的骑兵营地看起来和望日并没有什么不同。
大营的营门紧闭,除了零星的巡兵时不时的在营地中巡视,似乎一切都沉浸在了黑暗之中。
只不过,在营地东南部的几十座军帐内,上千名战兵全副武装,手持利刃,枕戈待旦。
……………………………………………………
蓟县城东方向,距离城墙大约两到三里的位置,至少六千精锐的战兵同样在白色罩衫的伪装之下,埋伏在雪地之中。
其中不少人还携带着同样被白布包裹、伪装着的竹梯。
这支战兵最前端,一名身穿明光铠的军将手持千里镜,认真的观察着城墙上的一举一动,同时认真观察着天空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信号。
……………………………………………………
以蓟县为中心,方圆五到十里之间已经均匀的分布了整整三千骑兵。
这三千骑兵以百人为单位,在距离蓟县五到十里的范围内不停的游荡,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拦截任何出现的人或者物,确保天亮之前,不会有人获得蓟县的真实情况。
另外,在距离蓟县最近的广平县和笼火城,各有三千骑兵待命,他们的任务同样简单,击溃任何成建制支援蓟县的援军。
……………………………………………………
蓟县的城池算不得高大,四尺不到的样子,夯土打造的城墙表面其实并不光滑,风吹、日晒、雨淋之下早已坑坑洼洼。
对于长缨军侦察营的这些精锐的侦察兵来说,爬上一面坑坑洼洼的土墙,实在算不得什么。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暴雪的降临为整座城池都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
王承宗任命的守将王彦平在唐军的将领中算不得出类拔萃,但是胜在经验丰富,作风踏实。
对于王彦平来说,
王承宗不信任卢龙军是事实,
成德兵和卢龙兵互相看不顺眼是事实,
蓟县守卫力量不足更是迫在眉睫的事实。
在明知蓟县守卫力量不足的情况,根据大风、降温、暴雪的情况,王彦平命令守城的军士在白天将雪水融化,煮沸,趁着封冻之前,直接浇筑在了城墙之上。
融化的雪水顺着城墙顺流而下,迅速的凝结成冰,这就为蓟县的城墙裹上了一层光滑而且晶莹剔透的外壳。
而在连绵不绝的降雪之下,这一层由坚冰构成的外壳则被隐藏在了雪花之下。
虽然这种情况对于夯土打造的城墙确实是一种不小的损害,但是在这个冬天,却实实在在的将蓟县的城防提高了不止一个强度。
而这最关键的信息,正是来自那位校尉白给。
事实上,当郭戎收到了来自往王铮派人送来的信息,并且侦察兵们侦察的信息和白给所说如出一辙的时候,郭戎真的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忙将夜袭的计划推迟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并且将计划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虽然耽误了一天的时间,增加了一些暴露的风险,但是却使得偷袭计划本身更加稳妥,也为成功增加了双保险。
此时此刻,那名身材矮小的侦察兵左手紧紧的抓住绳索,右手抓紧微缩版镰刀扎入冰面,双脚小心翼翼的踩着光滑到了极点的冰层一步一步向上。
一步、两步、三步,身形虽然矮小,但是动作却相当迅捷,短短十几息的时间,四丈不到的城墙已经攀爬过半。
就在身形距离城墙的垛口只有一丈多一点的时候,这名身材矮小的侦察兵的右脚踩在了一块略微凸起的冰牙之上,正准备借助冰牙的助力继续向上攀援。
突然,“咯嘣”一声,冰牙碎裂,这名侦察兵失去了支撑的右脚瞬间踏空,整个人一下子跌落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