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7章 一起买(1 / 2)

加入书签

武大姐问这话时,柳绵绵刚从学校回来,听到就精神一震。

她想买村里的房子,是因为那地方确实很大,能满足她种菜养鸡的田园梦想,甚至还能建个现代化的浴室,实现不出家门就能在家洗澡的愿望,但不想买的理由也很充分,村里人各家各户有的都在那里住了几十年上百年,有人脉积累,如果真的发生纠纷,那她一个外来户跟人家干架,就算有村干部撑腰,烦心事也够多的。

刚好,武大姐也是这样想。

尽管她男人是公安局局长,但总不能仗势压人。

但两家如果一起买,一起抱团就不一样了,就算村里人不满也会惦记,但二人成林,两家人在一起人也不少,总归是能让人忌惮一二。

“你真想买啊,真想去农村住?”

“其实那边离城里也不远,而且我也快到退休的年纪了,到了年纪一退在乡下住着多宽敞啊,我住了半辈子的筒子楼,老了我想住宽裕点,尤其今天去农场看了许红那房子,那环境,可把我给羡慕的,谁知道我跟许红一说,万晗就跟我说起你也去那边看过房子,你怎么不跟我讲啊,难道你没看上不想买?”武大姐问。

城里的房子她不想退,单位规定超过多少年工龄的,退休了也可以不退,但农村的房子她也想盖一个,等以后闺女们都长大了,一家五口人住在一起也不太合适了,到时候城里的房子留给孩子们住,她跟老王住乡下去,其实武大姐也挺喜欢乡下的生活的,她跟王大哥两人也是乡下人。

关键是,这地方也不偏,骑自行车过去也就半小时,如果以后路好些,二十几分钟就能到。

而且现在经常有车去兰金山农场,也不会太不方便。

当然,武大姐能想到的,就是以后进城能搭顺风车的事,但柳绵绵能想到的就是,就现在滨海这发展规模,老城区不到五年就要辐射出去,周围十里都能覆盖到城市的范围,这点距离确实不算什么。

而且就现在滨海区盖工厂这速度,从最初的居民五万人到现在已经有接近十万的趋势,城区里面也越来越拥挤,政府其实已经考虑慢慢往外扩散了。

如果换做前世这个年纪,她不一定有把钱都花出去的魄力,但这辈子她有。

她知道城市未来的走向,就知道这是一个在这个城市里头扎根的机会,她就敢这样做。

“咱们一起买?”

“对,那个王老三跟张老二的房子不是靠在一起的吗,咱们就买那里,其他的邻里都不太好处我看了,而且这两家后头靠着山,你不是想自己养鸡什么的吗,可以往山上圈一块地,虽然宅基地面积不大,但是往后头走有那么大的空地,够你用的。”

其实武大姐去过许红那里看了,也是羡慕不已的。

城里住久了,就觉得逼仄压抑,到处都是人,而且现在滨海每年都要来新人,以前去食堂打饭都不用怎么排队,现在动不动就是排队十分钟起步。

人多起来,去菜市场买菜都不容易挑到好的了。

柳绵绵:“我那天还真没仔细看,要不周末咱俩再去看一眼?”

武大姐表示同意。

周日,两人谁也没带,骑着车就去往村里,这回也没惊动村里人,自己跑到那两户挨着的人家里去看,两家的面积其实不一样大,武大姐的意思,如果买在一起就对半分了,省得以后闹口角,买屋场的钱也对半分,两人出的钱也一样,单看位置确实不如第一户,但武大姐说的对,这两户后头都是山,往后可以扩出去养鸡,谁能管得着?

就是面积小点,其实也够用了,就算盖六间大瓦房,前头也能空出来好大一片。

两人计划得风生水起。

“咱们家到底有多少钱,买个地基再盖个房子,钱够吗?”

等回到家,卫轩就发问。

转业以前他可是一分钱没存下来的,大头寄给汪娟,她养孩子确实要费不少钱,离婚的时候自然也没退给他,母亲那里有一些,但家里就那条件,寄给母亲的自然也不好拿回来,只有转业费他是拿回来了的,一共一千二百块钱,这钱都交给柳绵绵存着了,而来滨海工作也才两年不到,除去工资还有一些稿费,但家里头六口人吃饭,花销也并不节省,去年年底的时候他还记得,除去转业费没存到什么钱。

“账要算一算,但你今年的稿费多,我也赚了几个月钱,今年是够的,而且我手里还有一笔钱。”

柳绵绵说的,是当初跟王大柱离婚的时候,分到的七百。

这钱卫轩从没提过,要她自己存着,但柳绵绵觉得这是关键时候,该把钱拿出来就得拿出来。

否则,再过个几年,七百块能干啥?

自然是换成地皮,换成房子,换成以后能增值的东西,才合算。

卫轩听到是这个钱,眉毛皱了皱:“这钱叫你存着傍身。”

“你要是靠不住,我就需要钱傍身,可现在家里头这么关键的时候,我还拿着这钱傍身,也有些不合适吧,再说这几年工资涨了好几次了,物价也涨了,这些钱放上几年,真的还有大作用?”

七百块,在这几年是个大数目,可再过几年呢?

再过十几年呢?

七六年以前,学徒工一个月才十八,但七六年十月全国普调了一次工资,一口气就涨了百分之四十,物价也随之涨了些,到七九年也就是今年,工资还会大幅度调整,随着工资调整的还有物价,钱放在那里已经贬值了。

不光如此,到八十年代以后,工人普调工资的幅度会加大,也就是说钱会更不值钱。

所以柳绵绵觉得,钱要花在刀刃上,而现在就是刀刃。

“这房子盖起来,以后咱们全家要住,再以后孩子们大了,说不定要翻修,到时候一个孩子一层,咱两也一层,住在一起亲亲热热的也不用互相打扰,这样多好。”

“盖楼房?”

“对,咱们以后有钱了,盖楼房,家里孩子这么多,一层楼肯定不够住,现在孩子们都还好,等长大了,成家了以后还有的说叨,在我心目中他们是一样的,可在他们心目中,真的是一样的吗?”这也是柳绵绵要买地皮的原因。

她想留点东西给宝妞,给原主最放心不下的亲人。

商品房买四套?

饶了她吧,她还不想英年早逝。

商品房出现得到几年以后,刚开始盖出来是卖给外国人和侨胞的,那会儿的商品房并不便宜。

到后来商品房慢慢普及,但其实也不便宜,光靠工资是很难买得起房子的。

就算是不用为地价付出溢价的农民,大部分也都是一辈子盖一次房子,所以说中国人对房子有执念,那是世世代代刻在骨子里头的,买房子难,可盖房子就容易吗?

同样也不容易,家里头这么多孩子,以后成家立业都要从零开始,就更难了。

父母现在能为他们做的,就是早早计划好,虽说孩子们现在敢情好,可难保长大以后因为利益会有冲突,到那时说你个女孩子如何如何,柳绵绵可不想自己闺女受这样的委屈,这也是她一定要出钱的理由,只有出了钱,以后她给宝妞留一层楼,才有说话的底气。

卫轩也明白她的意思了。

“你要出,就出吧,先算算账,不够的我再去找人凑。”盖房子是人生大事,找人借一借钱也挺正常的。

反正这个年代的人,一辈子不挪窝在一个地方上班太常见了。

借钱么,谁也不怕你跑了,所以以卫轩这张脸去借钱,或者去透支工资,都是很容易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