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7章 国营牧场(1 / 2)

加入书签

武大姐上报上去的事情没过多久就得到了区长的回复。

张区长要亲自见见她。

一听武大姐一提,张区长就很感兴趣,但对这个项目的未来也感觉到忐忑,在滨海区养奶牛?

这样的事情想也没想过,滨海区居然能养牛,找人问了一圈也没有先例。

但张区长又很感兴趣,毕竟比起养猪养鸡来说,牛的产出更大,而且比起其他的养殖业来说,牛奶确实是整个海城市的短板,如果能做成功,那不仅仅是能给滨海区创造利润,还能在整个海城市,甚至在H省都能树立起标杆。

所以早上一开完会,张区长就来找武大姐。

武大姐索性和盘托出,表示这不是她的主意。

张区长却是迫不及待的要来找柳绵绵探讨这个话题,作为滨海区文化局的成员,她还有宣传的职责嘛。

于是武大姐直接去找了柳绵绵,把她叫去区长办公室。

“小柳同志,听说你提了个构想,咱们滨海区能搞个牧场,你这个想法很大胆嘛,有没有技术上和数据上的支撑啊。”张区长是个爽利人,一见面就开门见山直接问。

毕竟南方嘛,奶场是很稀缺的,北方的牛奶也运不到南方来,就海城来说能拿到供应鲜牛奶的家庭,几个巴掌都数不过来,如果滨海区能够自己养牛,能够供应上鲜奶,先别说赚钱,就滨海区的职工家庭跟孩子们,可以喝上鲜奶,那就解决了一个很重大的问题。

而柳绵绵的记忆,源于上一世曾经在滨海这一带生活过。

虽然没有见过当地的牧场长什么样,但几十年以后的鲜奶都能供应周边几个市的需求,还能供港,说明这一带是有养牛的条件的。

这几天柳绵绵也去附近转了转,还真让她找到一片草场,面积多大她估算不出来,但里头青山绿水,宛如世外桃源,养上百头牛完全不在话下,因为全部都是山林地,在滨海这种地广人稀又以捕鱼业为主的地方,没人想过要开发。

于是柳绵绵组织了一下语言便说:“周末我去附近看了一圈,有些是比较好的草场,以咱们这边的气候,好好养起来一年四季都有青草,就这样的条件,养猪养鸡或许规模太小动静太大,但养几头奶牛其实也不难吧。”

确实,养牛算是比较简单的了,不说别人,就张区长小时候都给地主放过牛。

小孩儿都能去放,确实没有养猪养鸡那样费饲料,还需要人看养。

这个年代没有太多富裕的油饼,也没有饲料,养猪一年下来吃的饲料不少,但到年底最多也就一百多斤,如果光给猪草不给米糠和其他的东西,猪只能长到一百斤上下。

但牛羊就不一样了。

“羊是一年能出笼的,用于繁殖的母羊还能产羊奶,产出自然不能跟牛比,但借助咱们滨海区现有的资源,一年养上几百头羊,不光是牛奶,就每年春天杀了卖给群众,也能解决基本的油水问题,咱们也不至于在春天打饥荒。”

滨海区也不是没养过猪,但毕竟不是规模化养殖,这边的农业也少,什么都要找人买,猪草还要专门让人从乡下打,那养猪也太不划算了。

“养牛的产出就更大了,我听说北方已经开始进口奶牛的养殖,一年下来能产几千斤奶,几千斤是个什么概念啊,咱们新区一共也才五六万人,十头牛能给人均每年供应一斤奶,一百头牛呢?”当然,这些牛奶是要卖钱的,也不是人人都需要喝牛奶,如果滨海自己养上几十头牛,会是什么样的规模。

张区长眉毛一扬,嘴角微微一勾。

滨海区有这样的条件,如果一年养十头奶牛,产能能达到五六万斤,单单论牛奶这一块,都会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对于滨海区的居民来说,生活质量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这会儿没有地方税收的概念,除去上级政府的拨款,就是当地企业的创收,而滨海区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省级单位,能给滨海带来的效益有限,这也就导致了这段时间物资的紧凑。

如果滨海区能够自己创造价值,这种情况就得到改变了。

张区长扬扬眉,继续问:“小柳,你这个想法有没有数据支撑,有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咱们做这个事情不是靠拍脑袋就能完成的,你懂吗?”

柳绵绵:“从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就让老卫找原驻地的军官们打听过了,相关的数据我也在整理,以滨海区现在的草场规模,要怎么去维护,以咱们现在的规模,能够建立多大的牧场,又能养多少牛羊,就现在的滨海区来说,还是抓瞎,可不代表咱们不可以尝试,第一年就养上自几十头小羊羔,再养四五头奶牛,一步步去尝试,没有一撮而就的事情,任何事情咱们都要总结经验,当然有前人的经验更好,这避免了咱们去走弯路嘛。”

张区长笑笑:“年长的一辈努力往城里奔,你这是要年轻的一代重新从事农业?”

也不是说找不到人放牧,城里找不到工作的大把,上山下乡不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可从去年开始,就不往城里输送知识青年了,现在要反着这条路走,压力肯定会很大啊,这也是为什么张区长之前想推行自己养猪养鸡,一直推不下去的原因,都想往工厂挤,都想当城里人,这活儿没人愿意干啊。

柳绵绵却摇摇头:“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可谁说放牧的一定就是农民呢,我听说北方有国营牧场,还有兵牧场,放牧的不光有工人,还有士兵呢,咱们的牧场也可以办成国营工厂,来厂里干活的,跟去纺织厂上班的,跟肉联厂杀猪的,身份上没有区别,您还觉得这样的工厂,吸引力不够大吗?”

张区长眼睛一亮,国营牧场!

如果按照肉联厂的路子走,转变思路,那这就是一个香饽饽的岗位。

柳绵绵这个提议,让张区长顿时振奋起来,有了这个思路,招人还用什么自行车嘛,看看现在肉联厂火的,会有人觉得跟猪打交道不体面,不愿意自家人去肉联厂上班嘛。

九十年代之前都是这个思路,物资紧缺的时代,永远都是供房市场,掌握了资源的各大食品加工厂,纺织厂,永远都是最热门的岗位,那牧场自然也是啊。

“那还是要你们文化局的负责宣传,负责引导啊,说不定咱们这边,以后不但有国营牧场,还有国营养殖场......对吧。”张区长也是个灵泛人,一点就通透了。

是了,不光有奶牛,还有羊奶呢。

养上几十头羊,就算不能挤出羊奶,来年还能吃呢。

张区长一听就问武大姐:“我听说你老家就是西北山区的,你家里以前养过羊吗?”

武大姐还在消化柳绵绵说的话,什么草场的维护,什么畜牧业的发展,就问到她头上来了,她连连摆手:“没有没有,我家里哪里有这玩意儿啊。”

张区长听了有些失望。

不过武大姐话锋一转又说:“虽然我家没有羊,但我小时候也是放过羊的,要是咱们这里能搞来小羊崽子,我也知道怎么去伺弄的。”

这话一说出口又有些后悔了,坐办公室多好啊,她干嘛主动请缨去放羊。

武大姐顿时懊恼不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