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节 熊部不熊,勇部失勇(1 / 2)
张柔和阿术表面上言笑兮兮,实际上两人心中都是冷笑。
蒙古贵酋们根本看不起汉人,在他们看来,汉人懦弱无能,战争能力差劣,哪怕张柔明面上的地位很高,他做到了汉军万户,为蒙古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蒙古贵酋一来信不过他:张柔是叛变了金国后归顺蒙古的,有一就有二,一旦形势变化,他背叛蒙古也不出奇。
二来就是血统论,蒙古人的血统最为高贵,为维护蒙古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统治,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张柔虽是北方汉人,但在蒙古蒙古贵酋眼中,他与南方汉人即南人无甚区别,实际上汉人和南人在法律上、政治上的待遇根本没有区别,汉人可能在选任、提拔某些地方官员时,获得信任相对较多,会比南人有一些微弱的优势。
阿术看不起张柔,但不敢对张柔失礼,张柔得到了汗王忽必烈的信任,还由于阿术之父兀良合台因为直言得罪了汗王,兀良合台叮嘱阿术要小心做人。
在他们背后,张柔的部属则对阿术冷眼相看。
一个年轻的小子(阿术今年才二十五岁),立了一些浅薄功劳,就那么大咧咧地与他们深为崇敬的张万户站一起,没有尊卑高低之分。
要不是这小子出身好,有一道护身符,张氏部属都想狠狠地给阿术一个教训。
阿术看不起汉人,而汉人又何尝看得起鞑子们!
是的,当他们这些北方汉人与蒙古人接触后,发现他们虽然武力值高企,但也不是压倒性的优势!
真要交战,如果大家条件相同,汉人有机会战胜他们!
鞑子精于骑射,但汉人奋起直追,勤奋的天性是刻在汉人的基因中,一卷起来,骑射胜过了金人,赶上了蒙古人。
鞑子粗卑,勇则勇矣,军略远远不及汉人的军事家,就是无脑猪突的鞑子多,汉人在战场上失利,主要是方方面面非战场的因素太多!
即便有种种不利汉人用兵的因素,鞑子打了二十多年,始终不能突破宋人的长江防线,这样的军事水平,不过如此!
两边人各怀鬼胎,归营后,张柔和阿术向忽必烈缴令,张柔坦承失败签军突出芜湖东城墙的失败,请汗王降罪。
忽必烈对他没作任何责罚,而是满面春风地道:“张先生何罪之有,张先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实乃孤之子房也!”
他这么高兴,因为喜事盈门哪。
本来,鞑军三路进攻宋人,其进攻态势相当不利。
忽必烈、张柔一部深入宋境,被一座小小县城挡路,寸步难行。
宗王拔绰与都元帅兀良合台在黄山和景德镇一线(距离杭州四百里外)遭遇了宋将高达和吕文德的顽强阻击,损兵折将,进展缓慢。
他们都处于四面皆敌的窘境,无论是兵员补给还是粮秣军械都得不到保证。
然而,宋人不愧是个“送”字,送人头上门,鞑子笑纳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