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6节 孟之祥的干货(1 / 2)

加入书签

高丽少卿宋彦琦向孟之祥介绍了高丽与蒙古之间的战争,他们已经与蒙古鞑靼人打了三场大战!

自然,蒙古军厉害,高丽人被削得厉害,不得不在己亥年(1239年)十二月派远支王族新安公王佺(高丽显宗之子平壤公王基七世孙)以国王“亲弟”的名义(实际上是假的),朝觐窝阔台。

此后陆续派少卿宋彦琦、右谏议赵修、閤门祗候金成宝、御史权韪等官员出使蒙古。但窝阔台并不满意,而且高丽昌、朔两州附蒙民户的家属也被高丽杀死。窝阔台便于同年五月下诏责问高丽高宗,要求出海(离开海岛)、纳质(送秃鲁花)、括户(上报民户)。

同年,蒙古攻占昌、朔等州。

其实呢,高丽人也不想抗拒鞑靼人,奈何鞑靼人太过贪婪,相比于先前的辽国和金国,鞑靼人的供奉勒索要求来得更加频繁,要水獭皮子、要布匹、要文房四宝、要染料,更要人参和貂皮,他们要高丽进贡美女到汗廷,还要水手和船只,而且码上加码,得寸进尺,简直让人难以应付!

当然,话不能说成“鞑靼人太贪了,我们顶不住,所以就来求大宋帮忙,如果他们不这么贪,我们就不来了”,崔滋说得冠冕堂皇:“我朝奉孔圣为正朔,心向中原,绝不奉鞑!”

这话说得没错,三位高丽使节说汉语很顺溜,须知他们在高丽时,君臣们日常用的都是汉语和汉字。

崔滋请孟之祥看在大宋与高丽向来友好的份上,说说如何对付鞑靼人之策。

在拜访孟之祥之前,三位高丽使节也已经请教过一些宋朝官员,也收到了一些建议,但觉得意犹未尽,敬请孟之祥不吝指教。

孟之祥望向陪同官员柳飞云和程晋,听他们的意见,程晋说:“帮助同文同种者是朝廷的一项国策,孟爵爷你就说吧!”

“好,那我就来个抛砖引玉了!”孟之祥答应道,也想给鞑靼人添点麻烦。

他首先介绍了他在四川如何对付鞑靼人:“我们四川多山,是很有利的对付鞑靼人骑兵的地理位置。”

崔滋点点头:“没错,蜀山之难难于上青天!”

他熟练地说出诗句来,显示出他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很深。

“我们就利用这样的环境,我们凭山建城,据高临下,控制险要地方,并且我们的城池优先建造在山地与大江大河边,有山川之固,有水运之便,可以持久。”

“然后当鞑靼人到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坚壁清野,尤其注意把人员给清走,绝不能让鞑靼人轻易拼凑出填沟壑的人口,尽量迫使鞑靼人动用自己的有生力量来填沟壑。”

这时出现了一个“有生力量”的名词,孟之祥专门解释了一下。

“在鞑军到来之前,我们就选拨精干力量,对道路和桥梁进行破坏,攻击鞑军小队,实行‘疲军’之策!”孟之祥又说到了一个名词“麻雀战”,即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术,不仅仅是军人,还可以使用上民兵,人数不多,组成战斗小组,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当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杀声四起,弓弦声遍野,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吃又吃不好,睡又睡不香,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